春到名州万象新——绥德县全力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4-18 23:34:01 编辑:李小龙 责编:王丹

春风轻拂田畴间,农人耕作正繁忙。4月的绥德,繁花盛开,绿意盎然,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无定河、大理河两岸的农田里,“绥薯1号”薯苗即将栽种;黄土沟壑区域的宽幅梯田,正待撒下高粱种子;梁峁上的山地苹果园,已经疏好了枝条,含羞的花苞伴着嫩芽一起生长;设施农业大棚已经种下了一年的希望……

今年,绥德县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围绕“4+X”产业布局,重点在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农业产业点燃增收引擎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沙地红薯、山地苹果、小杂粮等已成为绥德县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2023年农业产值达43.7亿元。

如何借产业“东风”,走上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绥德县着力打造山地苹果、设施农业、畜牧业、小杂粮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和沙地红薯、中药材、红枣、核桃特色产业链,让农业真正走上规范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道路。

目前,全县山地苹果种植面积达23万亩,年产值达9亿元,已成为农业产业的重中之重。今年,该县将全力抓好龙头企业的招商和培育,为果树栽植村培养1至2名技术骨干;完成全县山地苹果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和品牌营销,建成全市产销研一体化服务基地,提升管护6万亩、提质增效1.5万亩,推进赵家坬山地苹果试验站建设和省级苹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全面促进山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绥德县将改造高标准农田5000亩、旱作节水农业7000亩,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稳定在78.5万亩、21万吨。将持续推动高粱、玉米、小米等主要农作物种植,力争用3年时间将“晋粱3号”糯高粱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左右,完成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种植2万亩,玉米-大豆、果园-大豆套种3万亩,拓宽订单农业销售渠道,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新渠道。

伴随沙地红薯蓬勃发展的势头,绥德县对红薯脱毒种薯基地建设、脱毒红薯生产育苗和红薯加工贮藏等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增红薯种植面积5000亩、示范基地800亩,栽种新品种红薯1万亩,不断推进全县红薯产业快速发展。

同时,巩固提升设施农业、红枣、养殖等产业,改造大棚200个、红枣示范园5000亩,新建6000头能繁母猪标准化养殖基地,扩建肉牛育肥养殖基地,确保全县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示范建设打造和美乡村

全年完成户厕改造2200座、公厕改造40个,分类型、分层次制定71个村乡村规划……今年,绥德县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树典范”的总体思路,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沿线和无定河流域、沿黄流域“三线两河”周边村庄为重点,统筹各级各类示范村创建,推进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2个市级示范镇、42个市级示范村。在和美乡村建设进程中,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爱国卫生运动“三大革命”,完善电力、公路、住房、饮水、网络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提升工程,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强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在农村也能享受城市一样的生活。

为了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绥德县深入推进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旱作节水农业建设、改造提升设施农业、推进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等,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

多元探索提升治理效能

近年来,绥德县贴近实际,打造出“说事堂”“积分制‘红黑榜’”“有事拨”“代办事”“意速达”“同心桥”等便民服务平台,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人帮、有人管,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今年,绥德县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农村、集市,营造婚事节俭办、丧事简单办、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发挥“一约四会”激励约束作用,用好道德评议、评选表彰等举措,创建文明村20个以上。强化基层人才支撑,继续选聘100名大学生到村担任村书记 主任 助理,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人,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1000人次、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370人次。同时,在全县各村大力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做法,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引导群众向好向善。

从“三农”出发,向“振兴”而行,放眼名州大地,乡野间人勤春早只争朝夕,处处涌动着滚滚春潮,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通讯员 刘涛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