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者仁心 “梅”香依旧——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路生梅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01 07:15:20 编辑:李小龙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在陕北黄土高原的沟壑深处,北京姑娘路生梅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谱写了一曲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动人赞歌。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她用一生践行着“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庄严承诺,以医者仁心守护万家灯火,以退休干部身份续写奉献篇章,让医者大爱在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
1968年,24岁的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只身来到佳县人民医院工作。那时的佳县,医疗条件极其落后,新生儿死亡率高达60‰,产妇在土炕上挣扎,乡亲们翻山越岭求医。面对这样的情景,路生梅在思想汇报中立下“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誓言,这成为她一生的坚守。
几十年里,路生梅和同事走遍佳县23个乡镇,举办多次培训班和学习班,手把手培训300余名接生员,创办全县首个独立儿科诊室,将新生儿死亡率降至0.6‰。面对多次调往省城或回北京的机会,她总是婉拒说:“这里更需要我。”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但她并未离开佳县,而是继续在窑洞里为乡亲们义诊。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患者的电话,深夜出诊也成了家常便饭。2023年,她因腰椎骨折卧床休养,土炕成了临时诊室,止痛膏药和处方笺堆满枕边,她忍着病痛在炕上为患者诊断。
近五年来,路生梅累计出诊1100余次,下乡义诊350余次,每年通过远程连线和健康热线诊疗1400余次,退休后诊治的患者超过10万人次。乡亲们常说:“半个佳县的人都找路大夫看过病。”
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虽然退休且年事已高,但路生梅却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并拿出4万元积蓄支持抗疫,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在县医院的预检分诊处,她坚持值第一班岗,认真为每位就医的群众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把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考虑到疫情期间群众就医不便,她又组建了隔屏咨询和义诊医疗团队,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就诊建议和健康服务。
路生梅不仅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退休干部。2017年,她牵头成立佳县老年志愿者协会,组建支教助学、医疗健身、植树造林、保护母亲河等8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每年高考、中考期间,她带领志愿者为考生送水、送书签,还随身携带血压计,随时为有需要的考生和家长提供医疗服务。在学雷锋纪念日,路生梅组织志愿者清洁县城,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她还带领老年志愿者进村入社,开展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活动,引导更多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他们实现老年阶段的人生价值。
路生梅的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医疗和志愿服务中,还通过党的政策宣讲活动影响了更多人。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她深入行政单位、企业、工厂、矿山、学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劳模工匠等宣讲活动,足迹遍布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宣讲超百次,用鲜活事例和真挚情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路生梅的故事,是医者仁心的故事,是退休干部发挥余热的故事,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践行初心的故事。她常说:“我就是一只拴着线的风筝,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病人一拉线,我就会回到他们身边。”这不仅是她对患者的承诺,更是用行动诠释着“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人生信条。
记者 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