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榆林网!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年输送90亿千瓦时绿电,全产业链生态集群加速崛起,定边——“造风聚光”领跑新能源发展赛道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3-22 11:47:10 编辑:康敬卓 校对:李小龙 责编:王丹

中材科技(榆林)风电叶片生产基地,工人对风机叶片进行铺膜操作。叶子 摄

近日,走进中材科技(榆林)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几十支叶片整齐列阵,在阳光下泛起金属光泽,这些“风之翼”即将奔赴周边的风电场,在百米高空与风电机组精准对接。作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该基地每72小时就有一支“捕风之手”下线,年产能达800套,可满足50万千瓦风电场需求。

“110米级叶片适配性高,订单目前满产。”该公司工艺主管姚继有介绍,企业落户三年间填补了西北百米级叶片制造的空白,更带动形成从复合材料到智能运维的产业链闭环。随着配套企业相继入驻产业园,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15%,物流效率提升20%。

一街之隔,陕西建工新能源(定边)风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正以智能化生产体系支撑西北风电产业链核心环节。一条西北最长的智能化塔筒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节节塔筒正在飞溅的蓝色弧光中逐渐延展成“钢筋铁骨”。目前,这家链主企业已实现塔筒制造关键设备国产化率95%以上,5条生产线每日可生产四节塔筒,产品覆盖陕甘青宁四省区,带动周边发展配套产业。

该公司总经理陈会敏算了一笔账:得益于四省交界的区位优势,每套塔筒运输成本可节省10万元。

定边是陕西的“风口”,截至去年底,全县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600万千瓦大关,年输送绿色电能90亿千瓦时,持续领跑全省新能源发展赛道。从单一的风光发电到全产业链生态集群,从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超百万吨到构建西部新型能源基地,定边正以“风光速度”打造“双碳”战略县域标杆。

在定边的绿色版图上,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带来倍增的经济效益,更催生出绿色发展的乘数效应,由装备制造降本增效释放的绿色动能,正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生态红利:百米级风机年节约标煤28万吨,相当于再造1.8万亩森林;万亩光伏矩阵年减排二氧化碳86万吨,等同关停23万台燃油车。

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催生了近万个就业岗位,17家链主企业构筑的“风光装备走廊”初具规模。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定边县构建的“极速服务”体系。

“从追风逐日到造风聚光,制度创新是关键支撑。”定边县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博宇介绍,定边建立“主要领导包抓+专班服务”机制,11个部门组成联审联批专班,实行容缺办理、限时办结。针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

技术创新奖励、土地税费优惠、本土人才定向培养等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相继签约落户,形成上游叶片塔筒、中游整机制造、下游电站运营的千亿级生态圈。

“计划到‘十五五’末,定边县将建成全省新能源发电基地,冲刺1000万千瓦装机目标,打造西部新能源装备基地,让‘绿电’点亮更多地方。”陈博宇说。

记者 叶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