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在传统产业升级中求突破、清洁能源布局中谋新机、生态价值转化中探路径——厚植绿色底蕴 涵养发展动能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26 08:55:48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位于庙沟门镇的三峡光伏项目以“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发展模式,实现清洁能源与生态农业高效融合。张占林 摄

近日,漫步在府谷县黄河沿岸的生态廊道,脚下干净整洁的步道与身旁葱茏繁茂的草木相映成趣;湛蓝的天空下,陕西新元洁能有限公司屋顶的光伏板徐徐铺展,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作为黄河之畔的能源大县,府谷县因煤炭资源而繁荣。近年来,该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在传统产业升级中求突破、在清洁能源布局中谋新机、在生态价值转化中探路径,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眼的底色。

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是府谷县实现经济结构升级的关键步骤。在陕西新元洁能有限公司,屋顶上连绵的光伏板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蓝色海洋”,与储能设施和高效供热系统共同构筑起一个“三位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络,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8万吨,为传统厂区披上了一层“绿色外衣”。

位于老高川镇的金川鸿泰镁合金公司,兰炭生产线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老产业注入了新生机。该公司兰炭厂厂长贾憨表示:“我们对5条生产线进行了改造,煤炭转化效率提升了35%,每吨产品的碳排放量减少了约118.04公斤。不仅达到了环保标准,还降低了成本。仅去年一年,通过节能降耗就节省了900多万元。”

这些举措正是府谷县传统产业在绿色转型道路上的积极尝试,证明了“绿色蝶变”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活力。

清洁能源的加速布局,为府谷县的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陕投孤山风电的风机在山巅翩翩起舞,德源庙沟门风电即将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4亿千瓦时;三峡庙沟门光伏面板熠熠生辉,碛塄村村民屋顶的“阳光存折”年均使每户可增收2000元。

目前,府谷全县主城区的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100%,成为能源供给的“主力军”。“府谷的风电和光伏总装机容量已突破200万千瓦,清洁能源不仅守牢了能源安全的底线,同时提升了生态环境的品质。”府谷县节能中心副主任张旭宇说。

废弃矿山的“重生”,为黄河岸边筑起了一道生态与振兴交织的绿色屏障。近年来,府谷县坚持“生态修复打底、乡村振兴赋能”的发展路径,对沿黄区域的5处废弃采砂场、4处废弃采石场、3处排渣场以及2处废弃矿井进行了系统性治理,900亩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府谷镇黑山村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从“矿山废墟”到“田园综合体”,黑山村已成为黄河岸边的“生态景观带”和乡村振兴示范村。曾经机器轰鸣、渣土堆积的矿山旧址,如今披上了绿装,700多亩土地上种植了1500余株果树;连片的蔬菜大棚内瓜果飘香,采摘园里游客的欢笑声此起彼伏。黑山村村民温孝良表示:“废弃矿山的整治不仅保护了环境,也极大地提升了生活质量。今年上半年,村集体收入就达到了10万元。”

如今,绿色转型已经深入到府谷城乡生活的各个领域。城区的137辆公交车和63辆出租车已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社区的垃圾分类准确率超过80%,“低碳出行”和“光盘行动”逐渐成为新的生活时尚。绿色发展的理念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府谷县始终将‘两山’理念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既注重传统产业的‘降碳’,也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增绿’,更重视生态价值的‘变现’。”府谷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副局长贾艳军表示,下一步,府谷县将在循环经济领域进行深入探索,使绿色底蕴更加深厚,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记者 张占林 见习记者 刘璐 通讯员 马宇强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