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绿色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提升——擦亮生态底色 绘就发展亮色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25 08:52:02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田家寨生态修复后的山地梯田植被繁茂,绿意连片(资料照片)。 通讯员 马宇强 摄
近年来,府谷县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持续拓展“两山”理念实践路径,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绿色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提升,打造了能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示范样板。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府谷县空气质量连续5年同比改善,截至今年10月底,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降至3.30,同比下降17.9%;优良天数达264天,同比增加37天,PM10、PM2.5等六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市前列。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2015至2024年十年间平均径流量达219.48亿立方米,平均输沙量降至0.52亿吨,2024年输沙量较2019年显著减少,黄河水呈现“由黄变清、由浅绿转深绿”的生态蜕变,赤麻鸭、黑鹳等珍稀鸟类重现栖息,形成“百鸟争鸣”的生态景观。
水土保持工程筑牢黄河安澜屏障。近年来,府谷县锚定“减沙控沙”核心目标,构建“拦、蓄、固、保”立体治理体系。累计建成拦沙坝137座,设计淤积年限内可拦截泥沙3257.87万立方米,形成高产坝地445.84公顷;同步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143座,2025年新增治理65座,确保“老工程”持续发挥保水固土作用。推进坡改梯与小流域连片治理,完成高粱村苏家沟等41.87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实施坡改梯9万亩,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坡耕地转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高产梯田,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多元效益。
法治协同与生态修复创新突破。该县构建“检察公益诉讼监督+行政履职”协同治理模式,投入1.4亿元实施黄河岸线整治80公里,推动跨省域生态保护协作,建立晋陕两省十三县检察机关联合治理机制。创新“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碳汇”路径,建成1.5万亩生态修复基地,完成油松、侧柏种植8000亩,收回生态修复费及惩罚性赔偿金183.7万元,“星火”公益诉讼品牌成为全省区域生态保护典型。
全域绿化与城市品质双提升。该县实施“三区两带多廊多点”绿化布局,累计完成营造林及种草45万余亩,治理黄河西岸裸露坡面4.5万亩,栽植苗木292万株,探索“山坡垒石造林+山顶高位水池+育林板保水固土+机械辅助运苗”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获全省科学绿化工作现场会肯定。城市绿化覆盖率41.07%,建成区绿地面积755.3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3.44平方米,打造26个城市公园广场及13.8公里绿道,形成“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宜居格局。
绿色发展激活生态产品价值。府谷县依托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沿黄生态旅游带动餐饮、文创、农特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良性转化。
通讯员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