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彰显非遗魅力 绽放时代光彩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6-03 09:06:28 编辑:李小龙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手工挂面制作技艺培训

剪纸带动残疾人就业

传承人练习唢呐 陈静仁 摄

木雕技艺

非遗柳编筐

白云山道教音乐表演

大型唢呐吹打节目《黄河谣·陕北情》

佳县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千百年来,黄土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在当地人民的生活实践中交相辉映,培育了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佳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多渠道宣传推广、多方式培训传承,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传承力,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目前,佳县共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8项、代表性传承人100名。

保护——让非遗文化源远流长

两个唢呐手,一个吹高音、一个吹低音,俗称上下手;鼓手、镲手、锣手分别各一名……近日,在坑镇刘家坬村一处院落,80多岁的唢呐市级非遗传承人康文善和徒弟们练习唢呐吹奏。

康文善是陕北“唢呐村”梁家峁村康家唢呐第五代传承人,他少时随长兄学习祖传的唢呐,一直坚守着这门民间艺术。其吹奏清脆响亮,典雅饱满,别有韵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为了让唢呐技艺流传下去,2003年退休后,康文善开始办唢呐班,招收学员。“为了让学员掌握唢呐知识,首先教学员学习简谱,方便自学,学员在学习中如有内容没有掌握,我在晚上空余时间进行沟通,同时通过微信交流。”康文善说。

在以康文善等唢呐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下,如今,佳县唢呐在红白事、秧歌伴奏外,发展出与舞蹈结合、多支大小唢呐合奏等表演形式。

除了传承人的坚守,非遗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相关部门的保护和支持。作为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佳县文化馆先后完成县内4人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资料。新增佳县伞头秧歌、佳县赛赛戏、佳县艾草古法炮制技艺等县级项目10项,建设完善了非遗工坊、传习所、展览馆等传承体验设施。

佳县文化馆馆长高清波表示,佳县始终坚持以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国传统文化为目标,通过加强非遗传承队伍建设,加大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力度,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保非遗保护体系的构建逐渐完善。

传承——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日前,在佳县第二小学课堂上,市级剪纸传承人屈永霞提前准备好各种材料,叮嘱孩子们剪纸的技术要点,同学们手持一把剪刀、一张纸,手舞纷飞,不一会儿,手中跃然出现了各种图样。

佳县剪纸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群众性强、艺术性高,具有易学、成本低、受场地限制小的特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学习了一年多的剪纸,我深入了解剪纸这项传统技艺,也培养了艺术审美。”佳县第二小学三年级一班学生张淑婷说。

浓郁的非遗文化与良好的校园文化相融合,既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又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手艺人,我会毫无保留地把剪纸技艺传授给孩子们,加深他们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屈永霞说。

近年来,佳县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工作,当地非遗传承人走进佳县中学等5所学校,开设剪纸、刺绣、手工等培训班,用实际行动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创新——让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佳县手工挂面制作技艺是该县一张靓丽的非遗名片。

3月19日,佳县举办为期15天的手工挂面技能培训班,为98名学员“充电蓄能”。培训内容涉及手工挂面的制作工艺流程、烹饪技巧、十八道工序、网络营销等课程。

“培训结束后,将与考核合格的学员签订长期手工挂面供应协议,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佳县正远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任瑀瑄说。

佳县是空心手工挂面的重要原产地,上世纪80年代之前,佳县手工挂面制作基本是以家庭为主的小作坊式生产。2011年,佳县手工挂面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

如今,佳县手工挂面制作作为一项地方特色产业遍布全县,在乡村振兴期间,手工挂面制作是许多村发展集体产业的首选项目之一。目前,该县已成立手工挂面商会,拥有手工挂面市场主体1000余户,能提供就业岗位3800余个,佳县手工挂面制作手艺这项非遗技艺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弘扬——让非遗助力文旅融合

4月24日,“榆林·陕北民歌展”佳县专场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举行。活动通过7大类非遗项目展示、14名地方民歌手展演,集中展示佳县厚重的文化底蕴;5月22日上午,佳县文化馆在东方红文化产业园步行街非遗小舞台举办非遗进景区演出活动。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个个新颖独特的节目引得群众沉浸其中;5月23日晚间,佳县文化馆和文艺演职人员在“晋陕黄河第一村”木头峪景区举办非遗进景区展演展示活动,参演队伍庞大、演出节目丰富、演出气氛热烈。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契合点,是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佳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宣传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实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取得实效,形成“文化走出去,旅游请进来”的良性互动局面。仅今年“五一”,佳县各景区景点就累计接待游客13.57万人次,同比增长9.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77.51万元,同比增长10.5%。

同时,该县用活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白云山道教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研学旅游,在黄河沿线布局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民俗农耕体验基地、道教文化展览馆等文化载体,带动群众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增加非遗传承人、非遗工坊收益,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能和市场活力。

记者 陈静仁 刘浩波 通讯员 高亮珠 康亮亮(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