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盘活“闲资源” “包袱”变财富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7-11 09:10:19 编辑:郝莉娜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日前,佳县坑镇张家村生猪育肥场负责人雷霆手持喷壶,沿着猪圈逐一喷洒消毒水,确保养殖安全。生猪育肥场曾一度闲置,如今却成了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得益于坑镇党委政府引进绥德德润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承包经营,公司和村集体签订承包协议,每年承包金额8.5万元,生猪出栏两次。

张家岩村主要收入为红枣,没有集体产业。生猪育肥场对外承包运行后,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而且为村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基础。

这是佳县盘活闲置资产的生动实践。在佳县,类似张家岩村生猪育肥场这样从“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的事例还有很多。

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整合划转盘活引进企业,不仅提供了税收,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佳县中宏工贸有限公司生产部工艺三班班长潘伟龙就是就业的受益者之一。“我大学学习的就是应用化工专业,来公司后一直负责工艺设备巡检,一年收入7万多元,能在家门口从事和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我没想到的。”

佳县中宏工贸有限公司所在地在过去常年闲置,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回收土地重新招商,引入佳县中宏工贸有限公司,盘活其中130多亩土地,带动周边群众就业50多人。

这是佳县盘活闲置资产的又一生动实践。近年来,佳县充分运用产业化、市场化的思维和方式,扎实推进盘活存量资产自主改革,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双向流动,让“闲”资产变为“活”资源,把“包袱”变为财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拓展了新空间。

向存量要效益,把“包袱”变财富。目前,佳县按照“试点先行、先易后难、有序实施”的原则,初步探索出企业合作、整合划转、出售租赁、旅游带动、改造调剂等盘活方式,挖潜存量资产价值。2022年以来,累计盘活“僵尸企业”12家、学校11所、窑洞340余孔、厂房7处、大棚2处、养殖场4处,高效利用土地1800余亩。

该县坚持产业化思维、市场化导向,成立盘活存量资产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出台《盘活存量资产改革行动方案》等文件,围绕“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盘活增效”目标,问计于市、问需于企,将闲置的厂房、窑洞、学校等资产和低效用地,优化配置到有需求的经营主体,推动存量资产盘活。

同时,对闲置资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登记,确保底数清、情况明。针对不同类别的闲置资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盘活行动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改造升级、重新招商、功能转换等。“我们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简化审批流程等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主体参与闲置资产的盘活工作。”佳县发改局副局长刘世林表示。

下一步,佳县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盘活范围。同时,积极探索与周边地区的合作,通过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形成区域联动效应,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陈静仁 刘浩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