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强化“保护、传承、发展”历史文化,让非遗项目留下来、活起来——非遗绘银州 匠心传新韵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12-10 09:28:50 编辑:李 娜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秧歌闹春
创作米贴画 杨晓慧 摄
剪纸进校园 杨晓慧 摄
手工制作面花
米脂说书表演
铁水打花
转九曲点油灯
吹打乐团走出国门
直入人心的绥米唢呐、气势磅礴的打铁花、美味诱人的驴板肠、传承百年的李自成传说……这些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特色的米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被人熟知;这些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
近年来,米脂县通过广泛普查,抢救整理,积极培训,建设场所,有效地激活了县内传承千年的非遗文化活力,打造、重建了“米脂吹打乐团”“米脂米贴画”等知名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保护——留住非遗文化根脉
米脂是诸多陕北原生态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的地区和发源地之一,也是陕北地区唯一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授予的“千年古县”,2023年,该县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米脂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繁星,现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2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4个,市级项目26个;认定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5名,其中省级传承人5人。
日前,记者走进米脂县米贴画传习所,三位手工艺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米贴画。经过设计、构图、勾线、配色、填充等一系列工艺流程,一幅幅线条多变、用色丰富、唯美生动的米贴画作品跃然纸上,让人看得赏心悦目。
米贴画是米脂流传久远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2019年,米脂县文旅局、文化馆积极挖掘恢复,通过举办米贴画培训班、成立米贴画协会、争取政策资金、加强宣传推广等,全力做好米贴画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推荐工作。2021年,米脂米贴画正式被列入榆林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米脂米贴画工坊成为陕西省第三批非遗工坊。
米脂米贴画坚持选用各种品种的小米和杂粮的天然颜色进行构图,目前有农民画、国画、卡通画、汉画像石等200多个样品,并多次在上海进博会、杨凌农高会等大型展会上作为代表米脂的文创产品进行展出,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喜爱。目前,每件作品售价均在2000元以上。
“米贴画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我们想在文创产品上下功夫,创作出一批与时俱进、接地气的作品,让米贴画手工作品走入普通人家,赢得大众市场。”米脂米贴画协会主席马春云满怀信心地说。
依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米脂县对每一个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技艺特点等详细整理归档,为米脂所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建立展室,建成或协建非遗主题展馆5个,设立公共文化场馆7个,年均接待访客近10万人次。
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充分活化县内非遗资源,举办丰富密集的活动,尤其是每年春节举行的“春节文化系列活动”,包含十几项陕北非遗文化内容,时间跨度长达十多天,总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成为米脂的“狂欢节”,吸引了众多本地、外地游客以及外国友人前来采风。
传承——点燃非遗人才引擎
11月15日下午,在米脂城区南关小学的唢呐社团课上,30多名学生在绥米唢呐县级传承人高汝飞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唢呐吹奏。在另一边的剪纸社团课上,“咔嚓咔嚓”的声音萦绕在课堂,在米脂剪纸市级传承人杜米军的示范指导下,孩子们纷纷拿起小剪刀,认真地练习。2021年起,杜米军在各个学校教孩子们剪纸,截至目前,共教过1200多名学生。
校园是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让非遗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是非遗后继有人的重要基础。为此,米脂县依托“非遗进校园”等活动,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非遗文化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目前各学校都开设了本土文化课程,建成非遗项目社团。
除了“非遗进校园”外,米脂县还加强传习所建设。目前,建成了绥米唢呐传习所、陕北民谚传习所、陕北秧歌传习所、陕北剪纸传习所和陕北民歌传习所5个市级陕北文化传习所,每年依托传习所,聘请传承人进行授课,展示传承人技艺。同时,还邀请知名专家和民间艺人等开展唢呐、打击乐、剪纸、民歌、秧歌、面花、米贴画等陕北文化项目培训。
据统计,通过传习所、专题培训、“非遗进校园”等方式,年均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指导群众文艺团体23个,校园社团7个,开展非遗课1200多节次,涉及学生6000多人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增添新的活力。
发展——支撑非遗行稳致远
坚持传统是根本,不断创新是关键。让“旧艺”穿上“新衣”,才能让非遗融入时代绽放光彩。
米脂是陕北唢呐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唢呐传承可以追溯到明初。2017年,经过充分挖掘、整理,米脂县组织民间艺人,并邀请米脂籍西安音乐学院高晓鹏教授,对米脂唢呐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提升,抢救了众多传统唢呐技法,组建了陕北规模最大的唢呐打击乐乐团——米脂吹打乐团。乐团成立以来,在50多个城市巡演,完成100多场演出,4次进入国家大剧院,推动“绥米唢呐”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走红全国,走向世界。
吹了一辈子唢呐的高汝飞是绥米唢呐县级传承人,也是米脂吹打乐团的元老成员。他看着乐团从开始的4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人,他个人更是带出来20多个“徒弟”加入乐团。“如今,唢呐迎来最好的发展机会,除了队伍壮大外,演奏技法也更加多样,我希望唢呐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且一代比一代发展得好。”高汝飞说。
唢呐声在城乡随处可闻;秧歌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必备活动;唢呐、秧歌、铁水打花赴外地表演的邀约不断……如今,米脂县非遗保护发展呈现出人人懂非遗、镇镇有展馆、月月有展演的兴旺局面,非遗从业者的收入显著提升,米贴画、驴板肠等部分非遗形成产业化,间接提升群众收入超亿元,也有效助推经济发展。
“今后,我们将依托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传承中积极创新,让米脂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世代相传,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在新时代绽放绚丽光彩。”米脂县文化馆馆长高山说。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记者 杨晓慧 王阳 通讯员 张耀龙 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