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积极探索农民土地合作新模式 小田变大田 乡村绘新颜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5-08 00:40:46 编辑:李强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近年来,清涧县农业生产围绕常住农户主导产业全覆盖目标,以规模化整合、社会化服务、合作化经营为突破口,通过小田并大田、土地统一种、村民共参与等措施,实现农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规模化整合为载体,实现“小田变大田”

针对县境内土地零散、效益不高等问题,清涧通过土地平整、高标准农田建设、旱作节水农业推广等措施,采取土地流转、入股、托管等方式,将一家一户的零散小块土地合并整合、集中连片、统筹使用,确保应种尽种、高产稳产,努力改变“靠天吃饭”局面。

多年来,该县累计整合土地18.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万亩,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1.6万亩,完成玉米单产提升4万亩,推广高粱、谷子等良种6万亩,确保全年粮播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1万吨以上。目前已整合流转土地8.7万亩,与104个村集体、87个种粮大户签订了统一托管协议,带动在家农户4150户。

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实现“土地统一种”

针对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流、无人种地问题,清涧县全面加大农机推广应用力度,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量达到4.1万台(套),机械化作业面积30万亩,节省劳动力6000余人,逐步改变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局面。

为了推进社会化服务保障,该县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团队,组建7个产业技术服务小组、100多名科技服务人员深入14个镇(中心)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实现农业产业科技服务全覆盖。大力推广“农机合作社+服务队”模式,成立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总社,整合36个小型农机社(农机散户)的各类农机335台,组建14个托管服务队,划片包干5个作业区域。目前,已整合涉农资金3876万元用于种子、化肥、托管、保险等补助;已筹备玉米、小杂粮等良种9万亩;新培训农机手50名,新增农机维修、辅助服务等就业岗位527个;已投入86台(套)机械完成旋耕、播种作业2万亩。

以合作化经营为牵引,实现“村民共致富”

清涧县成立农投公司,14个镇(中心)成立经济联合社,每个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全体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成为合作社成员,将土地托管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由县农投公司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购销。土地经营所获收益的大部分由全体村民按比例分红,合作社提留部分收益用于发展集体经济,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

实施合作化经营以来,该县通过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订单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使原来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变成全社“大联合”的生产方式,形成了成本共摊、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市场化管理机制,实现“一地生三金”,即土地流转的“租金”、地里务工的“薪金”、秋收分红的“股金”。目前,全县330个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总收入由2022年的1432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010万元,其中年收入5至10万元的255个村、10至50万元的69个村、50万元以上的6个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1年的12689元增加至2023年的14630元。

下一步,清涧县将持续通过规模化整合、社会化服务、合作化经营三项举措,全力以赴推动全县39万亩红枣林、30万亩小杂粮、10万亩中药材、7万亩酸枣、4万亩红梅杏增单产、延链条、提效益,将1.78万户常住农户牢牢嵌在产业链条上,让在家农户户均发展种植产业5亩以上,或养殖黑牛5头以上、黑毛土猪10头以上,高粱、谷子亩产提升35%以上,玉米亩产提升30%以上,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实现“村村有稳定收益、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致富渠道”。

通讯员 贺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