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厚植生态底色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12-25 09:45:16 编辑:张倩 校对:李小龙 责编:王丹

生态美带动产业兴 通讯员 王涛 摄

红梅杏成特色产业 郝彦丰 摄

山地苹果丰收 通讯员 王涛 摄

酸枣加工企业 记者 韩飞 摄

绿意盎然的红旗沟 通讯员 高世雄 摄

优良的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基本条件,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现实要求。

近年来,清涧县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三大战略,扎实开展生态振兴,厚植生态底色,描绘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不断提高群众收入,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生态农业提质增效

2023年3月以来,随着电视剧《人生之路》的热播,该剧取景拍摄最多的地方清涧人生影视城也火爆“出圈”。而这座影视城的所在地宽州镇牛家湾村,在《人生之路》播出后,基本上每天都会迎来不少游客。

如今的牛家湾村不仅是人气旺盛的旅游村,也是省级“美丽乡村”和市级“文明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五美庭院示范村”等,走出一条“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以生态农业提质增效为基础,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发展。”牛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卢智军道出村里的发展“路径图”。

在生态农业上,牛家湾村先后打造了千亩果园采摘基地、蔬菜大棚采摘基地、酸枣示范基地和艾草种植基地,并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在果园地套种大豆、酸枣基地套种药材,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为了激发产业活力、延长产业链,清涧通过招商引资,在牛家湾村建立了艾草加工厂,开发生产艾条、艾被、艾茶、精油、足浴包、艾草食品等产品。同时,该村积极对接盒马鲜生、农业投资公司等企业,将8个蔬菜大棚、7个蔬菜拱棚、20亩坝地全部盘活,建立了绿色产业订单销售机制,让集体、村民享受到全产业链分红收益。

下一步,牛家湾村计划发展庭院经济红梅杏种植,真正做到山上山下、家里家外同时收益,春季赏花、秋季收果;加大酸枣基地的建设和投入,新建一个农产品市场交易中心;生态农业将从“赏、采、尝、学、淘、憩”不同要素出发,落实到产品设计和游客感知的各个维度,打造精品休闲农业园。

牛家湾村是清涧生态农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作为传统农业县,该县坚持农林牧结合、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及时调整主导产业红枣的发展思路,通过“双降”改造、嫁接新品种、精深加工红枣产品等举措,以及同步发展酸枣、苹果、红梅杏等产业,林下种植连翘、黄芩、柴胡等中药材,有效破解了红枣产业发展瓶颈,拓展乡村生态产业,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统筹推进综合治理

位于清涧县城南15公里处的红旗沟,涉及下廿里铺、宽州两个镇的13个行政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旗沟曾是“农业学大寨”的典范,在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红旗沟也呈现出“农村空心化、劳力老龄化、资源零散化”的现实问题。

2023年,立足红旗沟流域的区位、民情等实际,清涧县整合资源要素,创新工作举措,打破党组织的常规设置办法,组建了“红旗沟联合党委”。

“通过一年多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定位打造‘党建引领、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红旗沟综合示范区,确立了‘135553’流域综合治理路径。”红旗沟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周国强介绍,红旗沟联合党委组织实施结对帮带工作,统筹开展县直机关单位与村之间、企业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的结对帮带,做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有效凝聚了组织合力。

按照“缓坡梯田节水化、沟道治理坝系化、陡坡陡洼搞绿化”的思路,红旗沟联合党委统筹推进山水林田坝草综合治理,进行“六态一体共生”布局,维修巩固17座骨干坝,建设高标准农田11300亩、坝地5000亩,拓展和提升坡改田4350亩;治理河道4924米,新建护栏2355米;完成退耕还林4800亩,实施坡洼地绿化10600亩,生态林草面积达32400亩,林草覆盖率达64%,形成了“山顶戴帽子、山腰襟裙子、山底穿靴子”三道防护体系,年均拦蓄泥沙10.62万吨,取得“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治理成效。

在红旗沟,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紧扣“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目标,红旗沟联合党委建成公共服务项目9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6个,盘活闲置地20044亩,发展粉条龙头企业1个,嫁接红梅杏1553亩,栽植酸枣1600亩,培育优质苹果6078亩,建成智慧果园200亩,发展设施大棚59座,种植特色农作物45600亩,带动常住农户主导产业全覆盖,年人均收入由15737元增长到18435元,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除了红旗沟,清涧县还启动清涧河、李家沟流域治理,实施笔架山、九里山等山体生态修复,全力推动山水林田坝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县实施山体生态修复项目23个,完成绿化造林10.8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60%,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3.54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1985座、拦沙坝98座,淤积面积2898.75亩,拦截泥沙26.9万立方米。

3 全力建设和美乡村

群山连绵、翠绿掩映谓之“清”,溪水环绕、穿岩透底称之“涧”。如今的清涧,生态已是最亮的名片,产业成为最好的引擎。

立足“三河五岸”资源禀赋,清涧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学习借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通过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产业全面覆盖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千万工程”示范村,全力建设和美乡村。

开展 厕所、垃圾、污水“三项革命”,实施村庄道路硬化、整体绿化、卫生净化、主干道亮化“四化同步”,采取专项督查、观摩评比、考核奖励等方式……作为打造“千万工程”示范村的首要任务,清涧多措并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4个,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16个、标杆村2个,硬化村组道路151公里,累计改造卫生厕所10466座,建成建制镇污水处理厂6个、垃圾填埋场2个。全县9个镇均建立了物业管理服务中心,330个行政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环境卫生得到有效管护和治理。

清涧抢抓市委、市政府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和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机遇,创新“龙头企业+科技支撑+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规模化整合、机械化作业、标准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增单产、延链条、提效益,初步形成了“枣(红枣、酸枣)、畜(黑牛、黑猪)、药(连翘、艾草)、旅(文旅融合)”全产业链,带动常住农户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

兴产业,即可增收入。目前,全县330个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总收入由2021年的656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010万元。

清涧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贺学表示,“生态立县”作为清涧“三大发展”战略之首,是全县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今后,清涧将持续护好“绿水青山”,育好“金山银山”,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让全县不仅能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更能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增收致富。

记者 郝彦丰 白万能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