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绥德吉镇:牵好“牛鼻子” 奔向“牛日子”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2-21 16:24:47 编辑:张倩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近日,走进绥德县吉镇镇马家圪坨村坤德圆种养殖有限公司,一排排整齐的圈舍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悠然自得地吃着饲料,时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饲养员忙碌着投喂草料、清扫卫生,整个牛场洋溢着勃勃生机。
“该养殖场2024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现养殖西门塔尔牛210头,1月底有30头牛出栏,每头牛可以卖到1万元以上,前景十分可观。”坤德圆种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志德介绍,西门塔尔牛是一种常见的肉牛牛种,经过10到12个月的喂养,普遍能长到1000多斤。因肉质鲜嫩、脂肪含量低等优点,备受消费者喜爱,也成为许多养殖场的首选品种。该公司运营以来,从品种选育、饲料调配到环境管控,均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全力推动养殖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迈进。
在生态循环与产业联动方面,该公司也做出积极探索,“我们把牛粪晒干后免费提供给村民,作为有机肥用于玉米等作物施肥,将牛粪变废为宝。到秋天回收玉米和秸秆用作牛饲料,由此形成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生态闭环。”马志德说,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达成了以牧促农、以农带牧的协同发展效应,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我每天主要工作负责喂牛、打扫牛棚,这里离家近,工资待遇好,每月收入近6000元,还能学习养牛技术。”村民马保国说。
近年来,马家圪坨村深挖本土优势,巧借“走出去、引进来”东风,让肉牛养殖产业落地生根。下一步,该村将继续深耕肉牛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强化技术培训,培养专业人才;探索文旅融合,开发“牧场体验”项目,让“牛”产业更“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通讯员 王姣 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