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闯敢干开新局 踔厉奋发谱新篇——绥德县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3-24 08:39:27 编辑:郝莉娜 责编:王丹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记者 延杨红 摄
采摘山地苹果 刘涛 摄
社区工厂助力群众就业 刘涛 摄
城市书房方便居民学习充电 刘涛 摄
制作泥塑作品(资料照片)
2025年,绥德县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发展与安全协同,持续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大力推进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三年行动,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奏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激昂旋律。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左右。
深化“三个年”活动 厚植县域经济根基
进入3月,绥德县锲而不舍抓项目,用情用力优环境,持之以恒抓发展,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力推项目建设再升温、经济社会发展再提速。
今年,绥德县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抢抓政策机遇,深入研究投资导向,强化项目包装策划,扩大有效投资,力求全年向上争取资金实现超10%的增长。通过深化“四个一批”管理模式,全力打通影响项目落地的土地、资金、环评等关键环节。聚焦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天然气开发利用等产业链,深入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招商活动,力争全年实现省内外实际利用资金超18亿元,外资突破100万美元。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将深化“一网通办”和“红蓝章”审批模式,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通政务服务升级版,实现更深层次的“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进一步完善“办不成事”窗口功能,全力打造“五星级”政务服务大厅,推动服务流程优化、体验提升。安排约500万元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将4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向民营企业倾斜。充分运用省市创新人才培育和民营企业“三进一带”政策,新选聘60名优秀大学生充实民营企业人才队伍,为民营企业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大力激发消费活力,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配套发放县级消费券,让群众尽享实惠。积极培育首店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网红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加速推进非遗小吃街区、龙湾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通过开展“诚信店”“服务之星”评选挂牌活动,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
精筑新质生产力 擘画现代产业蓝图
今年,绥德县将瞄准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交通区位优势等发力点,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特色产业培育上,绥德县将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完善“4+X”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确保粮食播种面积78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2万吨。大力发展规模与特色养殖,建设四十里铺镇雷家岔村集体万头生猪育肥基地,推进6000头能繁母猪养殖项目。借助国家级试验示范站、省级院士工作站、“秦创原”(绥德)创新促进中心等平台,促进农副产品、石雕、预制熟食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建设山地苹果、沙地红薯产业链等延链补链项目,发展白鹅、肉牛养殖深加工等增收业态。创新“中央厨房+快餐门店”模式,规范预制菜产业,提升农业附加值。加快特色区域公用品牌注册推广,开展消费帮扶,利用各类活动与线上线下渠道拓宽销售,助力农民增收。
农文旅融合方面,将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形成红色支撑、美食引流、文化添彩、乡村延伸的农文旅融合新格局。依托红色资源,打造“干教培训+研学+旅游+体验”的文旅新业态。精心筹办商贸文化旅游节、国庆旅游文化周、秋季“村晚”等活动,因地制宜发展露营经济、美食经济、冰雪经济,不断将游客流量转化为收入流量。
以“旱码头”为支点,全力支持延榆高铁建设、榆林口岸开放,积极融入榆林、西安“两小时经济圈”,鼓励企业通过直接出口和“借船出海”等方式开展对外贸易。发挥产业创新园区与绥北物流中心作用,推动汽贸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争取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项目落地。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提升新兴产业配套能力,推进油气转化、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巩固苏陕协作成果,深化合作,推动服装制造等项目落地,提升县域产业竞争力。
健全城乡融合体制 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今年,绥德县将着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城市,厚植生态底色,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
在乡村振兴领域,将压实分级分类帮扶责任,优化“一户一策”监测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推广“N+X”精准增收法,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发挥15个产业联合党总支作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速“千村光伏”项目,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千万工程”为主线,重点打造5个省级示范村与6个市级重点村,带动全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户厕改造、道路硬化及安防工程,启动薛家峁至裴家峁三级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数字乡村与冷链物流,提升农村基础设施。
城建方面,将推进县城建设补短板及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完善租赁补贴,改造老旧小区,推进电梯安装,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题,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强化城市管理,运用数字化场景,巩固城市创建成果,整治卫生死角与“十乱”现象,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推进垃圾分类,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保护上,将对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推进气化乡镇建设,确保空气优良天数达标。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打造数字孪生水网基础平台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完成无定河、大理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和义合镇小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建设拦沙坝,实施防护林与国土绿化项目。
笃行民生实事使命 攀升群众幸福高度
民生答卷有“厚度”,幸福生活有“温度”。2025年,绥德县将紧盯就业创业,聚焦“一老一小”,推动教育医疗提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让老百姓幸福指数更高。
就业增收方面,将紧盯重点群体,采取“扩岗、就业、增收”并举,及时发放就业创业补贴。新建100个村级就业驿站,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家门口”就业服务,助力零就业家庭兜底就业。
“一老一小”保障上,将新建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农村幸福院运营与服务质量,深化普惠托育成果,建成1所公办民营托育园、4个“养育未来”服务点,新增150个托位,确保“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教育医疗提升上,将聚焦“学有优教”,启动完全中学初中部建设,深化教育结对帮扶,推进高考改革,加强师德师风与学校管理,提升校园安全水平。聚焦“病有良医”,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建设医共体、医联体信息化平台,改建妇幼保健中心,加强重点科室建设,传承创新中医药,落实健康绥德行动。
文化体育事业方面,将开展文物普查与非遗数字化建设,举办多样文化活动,开放新档案馆、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推进“体育强县”,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县,升级健身设施,深化与高校合作,举办体育赛事,促进“体育+”融合。
民生保障方面,将积极推进社保参保扩面,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确保救助不错保、不漏保。加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记者 任惠 通讯员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