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文明强音 浸润满城新风——神木市大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7-16 09:13:40 编辑:李 娜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手工技能培训

志愿服务走进田间地头

开展“送春联”活动

为老人过集体生日

发放创文宣传品

文明,始于心、践于行。一项项生动鲜活的文明实践活动,犹如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悄然在神木生根发芽,麟州大地时时彰显着文明形象,处处激荡着文明之风。

“银发面对面”文明实践项目荣获陕西省首届“志愿三秦”项目大赛银奖;“逢五出发”文明实践项目获评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创新案例……近年来,神木市聚焦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等工作,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资源整合为重要抓手,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常态长效化组织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耕文明沃土筑牢道德新高地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启动以来,神木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效工作机制,确保文明实践工作有序推进。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度融入全市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和文明城市创建之中,实现同频共振、同步推进。

在拓展文明实践阵地方面,该市全面推进“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基地—实践点”五级联动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20个实践所、361个实践站,以及包括道德广场、家风馆在内的12个市级示范基地。同时,在全市公共文化场所、医疗机构、窗口单位、景区景点等广泛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总数超过100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文明实践网络。

在文明培育方面,该市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通过精心打造和升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以及充分利用神木文明网、“文明神木”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既富有创意又极具感染力的公益广告宣传活动,不仅展示了文明实践工作成果,更激发了市民的文明意识和参与热情。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该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举办“向阳花开”家长学校系列课程和家庭教育讲师培训班,为家长提供科学指导,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聚焦文明创建引领社会新风尚

近年来,神木市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及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力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在文明单位创建方面,该市持续加强对省级文明单位的指导与服务,连续十年组织219个文明单位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构建了紧密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通过结对共建,累计帮助1284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投资9600余万元用于环境卫生整治,改造村组道路长达1500公里,帮扶困难群众11300人,捐赠图书6万余册。同时,成功举办了7100余场实践活动,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滋养与引导作用。在传统节日里,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我们的节日”活动轮番上演,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全社会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树立了新的标杆。

创新文明实践服务群众零距离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应该延伸到哪里。近年来,神木市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通过资源整合、阵地拓展、志愿服务汇聚和品牌塑造,推动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

该市全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引入大数据平台,创新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社会评单、积分兑单”的“五单”闭环服务机制,实现服务精准化、数字化。同时,依托爱心超市和志愿者之家,激发志愿服务活力,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为提升文明实践能力,该市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各级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系统培训,强化工作核心、项目规范、案例分析及品牌引领等关键要素。在品牌项目打造上,围绕理论学习、政策宣讲、价值培育、文化生活及移风易俗五大领域实施项目化运作,推出“逢五出发”“学模范·传技能·树新风”等品牌项目,通过“讲、评、帮、乐、行”等多样化形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升服务效能。

此外,该市深化文明交通劝导活动,组织志愿者在主要路口进行常态化劝导,有效改善交通秩序。关注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分别开展“向阳花开”和“银发面对面”项目,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传递党的温暖。

线上线下融合方面,该市强化“乡言乡语传党音”宣讲活动,让党的理论政策深入人心。举办书法公益课堂,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培育出50余个品牌项目,开展活动972场,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明实践品牌,实现文明实践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服务群众零距离。

汇聚爱心力量共绘温暖新画卷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近年来,神木市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敬老爱幼、助残帮困、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在神木,志愿服务范围持续扩大,51家“爱心超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连接志愿服务组织与市民的爱心桥梁。“爱心超市”不仅收集群众需求,还精准设立志愿服务项目,确保服务精细化、专业化。从理论宣讲到文化建设,再到为民服务,志愿服务的触角已延伸至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8+N”志愿服务体系。目前,神木市志愿者服务总会、乡村振兴联合会等609支特色队伍和8.1万名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精神,为群众送去温暖和关爱。

在资源整合方面,该市创新机制,采取“志愿服务+”的形式,将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紧密结合,打造了28个品牌项目,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并在各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屡获殊荣。

同时,神木市注重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围绕党的政策宣传、主流价值培育、文化生活丰富等内容,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常态化发展。通过讲述品牌故事、传承志愿精神,增强了志愿服务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文明传千里,新风入万家。如今,神木市文明底色更亮,新风拂面,一场场生动鲜活的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百姓生活,绘出一幅温暖人心的文明新画卷。(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记者 宋艳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