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代表任晓光:聚焦科研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22 15:13:05 编辑:康敬卓 责编:王丹
首台套技术成果转化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产业链价值跃升的关键路径。榆林市人大代表任晓光履职过程中,在带领团队研发技术、引领创新的同时,聚焦科研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探索创新机制,致力于榆林推动首台套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期,任晓光走进榆林创新研究院多家实验室,与多名科技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提炼,旨在为推动首台套技术转化落地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
“榆林创新院经过这两年的铺垫,现在有十几项技术已经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但在助推产业化过程中,我发现,推动首台套落地靠企业家们自主对接效率低,企业家普遍都担心新技术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让他们难以承受。再者,目前榆林还没有形成有效或是高效的机制来推动首台套技术成果转化,缺少激励机制与保障措施,综合因素导致首台套技术转化面临‘市场失灵’困境。”任晓光说。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任晓光结合多年的科研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经验,带领团队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引入知识产权基金创投机制,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融合发展模式,集合各方优势共同突破传统能源化工投资的“死亡之谷”区域。同时经过长期的实践,任晓光也发现榆林在首台套技术产业化进程中仍面临民营企业参与动力不足、资本支撑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约束等问题。
“我建议在企业参与首台套的这个过程中,给予一定政策方面的税费减免和奖补机制,鼓励企业投资首台套示范项目建设。建立相应的科技投入风险投资体系,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与信心;为投入或参与首台套成果落地的国企负责人给予绩效考评激励。”任晓光说。
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承载区,近年来,榆林市在“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双重驱动下,正加速构建以榆鄂宁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端能化产业体系。任晓光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多年来深耕能源科研领域,带领榆林创新研究院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氢能储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多项技术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中试的转化,并在进一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我们要把这种科技创新的模式打通,从基础研究、中试放大,到技术孵化转移落地,全链条贯通。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我们也启动了二期的建设,希望能汇聚更多的精英,更多的项目落地在更高层次的平台上。”任晓光表示,榆林创新研究院将致力于把榆林的中试基地打造成一个国家级的中试放大基地,让它不仅服务科学院,也服务全国,并争取在中试放大的领域里面,把榆林的优势展现出来。
首台套技术(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指国内首次研制或国产化制造的重大技术装备、核心设备或关键系统,通常具有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附加值高等特点,代表某一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水平。
记者 李志东 张泰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