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边:一根红线串起千万家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5-07-11 08:21:09 编辑:李小龙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7月7日,榆林海螺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张斌向记者介绍五彩党建工作法。
7月7日中午,陕北高原阳光炽烈。快递员陈殿新走进定边县新落成的红榆驿站,清凉气息扑面而来。他接满热水杯、给手机充上电,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翻看起来。
驿站里,几名外卖骑手用微波炉加热午餐,两名货车司机在按摩椅上闭目小憩。这个为新兴就业群体量身打造的“歇脚点”,如今已成为流动党员的“加油站”。
从新兴业态的党建空白到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定边县用党建这根红线串起千家万户,在36万人口的县域绘就一张基层治理锦绣图。
完善组织体系 贯通治理末梢
定边县综治中心的电子屏上,4384个网格节点的信息在此汇聚。工作人员轻点网格巡查系统,居民家庭信息即刻呈现——这个精密运转的数字网络,是定边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智慧中枢”。
“网格员从手机端接收任务,再将处置结果实时回传,可实现基层事务闭环管理。”中心负责人郝玉军介绍,定边县根据楼宇小区、平房片区、商业街区不同情况,建立片长—社区长—网格长—楼栋长(巷道长、街长)—楼层长(院落长、门店长)“五级五长”负责制,统筹党建、综治、民政等职能,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今年上半年,定边县的“五级长”累计走访群众7.2万户,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314起。
与此同时,定边县深化“双报到”机制,全县283个党组织精准对接社区需求,6680名党员干部深入网格,化身“治理先锋”,助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新华社区607户特殊家庭与党员干部结对。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独居老人吕仓家中智能烟感器骤然响起。与该户结对的党员张荣贵的手机立刻收到警报。他迅速赶到现场,与网格长一起排除了烧焦电热毯引发的险情。
“结对不是挂名,而是真正为群众解决难题。”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周瑞瑞说。
发挥党员作用 助推企业发展
榆林海螺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水洗车间离心机运行过程中油路水路频繁堵塞,经常性拆卸清理,影响生产效率。90后党员李建国带领部门同事进行技改,大幅提高水洗系统卧式离心机产量。
“我们坚持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将党建势能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榆林海螺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张斌说。
针对新业态党建工作,定边县施行“管行业就要管党建”机制。物流产业园党建指导站向110家无党员企业派驻31名党建指导员,帮助建立工会组织89个;住建行业党委推动46家物业公司成立联合党支部;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在货车上设置“党员先锋号”标识。
党建指导员杜玉歌为寻找“隐形党员”,多次前往产业园区,让11名“隐形党员”重回组织怀抱。在红榆驿站的咖啡香与书香中,千余名新就业群体找到了归属感。
去年,定边县新兴领域企业营收增长11.3%,党建成为撬动发展的红色引擎。
提升服务温度 彰显治理效能
午后阳光洒进新华社区“小荞儿童之家”,定边宇君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田红艳握着留守儿童的手剪出红五星。墙上的服务记录本里写着:半年开展主题成长活动24场、亲子早教服务48次。“以前孩子放学了没有地方去,满街乱跑,我们家长总担心。现在好了,社区开辟了这么个阵地,让孩子有地儿去,我们也能放心了。”家长何如欢指着孩子制作的模型,笑着说。
治理的成色,要用民生温度检验。定边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齐珍调出电子版“三张清单”向记者介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已对接住建局资源,共建单位县医院的义诊服务匹配给8个社区,“智慧助老”小程序让3000位老人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
减负增效的变革同样深刻。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发布时,西关社区摘下了第12块冗余牌匾。“过去,迎检资料堆半人高。现在,考核指标从187项精简到94项。”社区党支部书记孟霞说。
下午3时,快递员陈殿新将书本放回驿站“红色书角”,准备开始新的工作。玻璃窗上的党徽投影落在他分拣的包裹上,如一枚生动的红色印章。不远处的长城社区里,孩子们举着刚做好的模型,欢快的歌声飘过挂满“党员联户卡”的楼道。
从新兴业态到老旧社区,从网格末梢到产业链条,定边县4384名“五级长”如毛细血管融入全县基层治理,12个新就业群体驿站串联起15分钟服务圈,“一图三会”机制联动38个部门资源。
定边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赵利军说:“通过‘五级五长’实现治理力量精准投送,依托‘双报到’促进资源高效流转,驿站破解新兴领域覆盖难题,我们用党建这根红线串起千万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记者 郑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