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建榆路社区创新“五字”网格服务 矛盾少了 邻里亲了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13 09:22:34 编辑:张倩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民警和网格员化解居民间的矛盾(资料照片)。

“你看咱这社区,现在多好、多热闹!党建活动有人组织,生活难题有人帮着解决,邻里之间就跟一家人似的,住着心里甭提多舒坦了!”家住盛景和苑小区的张大爷竖着大拇指说。这夸赞正是航宇路街道建榆路社区“五字”网格服务工作法结出的硕果。五字分别是信、新、馨、欣和心,建榆路社区打通宣传、教育、服务、引领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信”引领:筑牢信仰根基

建榆路社区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设立“睦邻之家”小区网格党支部8个,打造“流动党员报到站”,统筹辖区内五级五长、党员及新就业群体的阵地活动及工作联系,实现党建引领下小区治理、物业管理服务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家住泰安里小区的老党员王建国说:“自从社区建立了四级组织体系,我们党员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更畅通了,像我这样的退休党员,也能在网格党小组里发挥余热。”

“新”赋能:激活治理动能

“以前学习党史都是在会议室里,听着听着就容易走神。现在这‘板凳课堂’不一样,就在家门口,老师们讲得接地气,点赞!”居民李阿姨笑着说。

社区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探索创新引领方式。推出“新时代板凳课堂”,突破传统课堂局限,将党史学习教育从室内搬到户外、从会议室挪至居民家门口。无论是社区广场、楼栋庭院,还是街头巷尾,只要居民聚集,板凳一摆,课堂随即开启。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化身授课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为社区发展注入鲜活思想动能。

“馨”服务:精准对接需求

民生无小事,社区始终坚持服务导向,让“馨”服务浸润生活点滴。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建榆路社区食堂”,实施动态满意度监测,日均服务600余人次,特殊群体就餐补贴覆盖率100%;建立特殊群体保障网络,为困难家庭儿童提供“一对一”帮扶,构建“童梦空间”服务体系,开设“作业帮扶大作战”,年服务800人次,“五彩筑梦”课堂15天,累计授课220课时。

居民张大江的孩子正在接受“作业帮扶大作战”服务,他感激地说:“我和爱人工作都忙,社区这个‘作业帮扶’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孩子在这儿不仅能完成作业,还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进步特别大。社区食堂也特别好,有时候下班晚,直接去食堂买点饭菜,方便又实惠。”

“欣”共建:凝聚自治合力

“我参加了社区的秧歌队,每天和姐妹们一起排练,节假日还能参加演出,生活过得特别充实。”秧歌队刘大姐说道。

建榆路社区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小区居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同向发力的民主体系,通过整合小区骨干、社区达人资源,召集了沁霞悦光新疆舞团队、夕阳红电吹管乐队、建榆路休闲太极团队、建榆路社区秧歌队等,精心组织开展节假日惠民演出活动,累计服务超3000人次。

“心”治理:织密平安网络

社区组建了一支由社区工作人员、退休老党员、“五级五长”组成的调解员队伍,调解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入户走访问一问、小区路边聊一聊、微信群里看一看”等形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党支部构建“三融”警务模式,推行“党建+网格+警格”三融机制,在社区网格指挥中心与社区警务室联合办公。今年以来,社区共协调处理车辆乱停放、房屋漏水等问题10余件,为群众排忧解难12件,调解居民纠纷20余起,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记者 任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