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四李诊室” 让调解靠前 纠纷止于未诉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6-18 09:20:15 编辑:李 娜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调解员在四李诊室调解群众所反应的矛盾纠纷。叶子 摄

“有事找‘四李’,啥事都能理。”这是定边县定边街道居民对“四李诊室”的评价。所谓“四李”,指的是4名李姓工作人员,他们根据各自所长,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分级“诊疗”、分类施策、柔性调解,让基层矛盾纠纷见之未萌、化之未发、止之未讼,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今年,定边县定边街道“‘四李诊室’调解工作法”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找“四李”方便

近日,在定边街道办旁的“四李诊室”,来“就诊”的居民,经过“分诊”,正向工作人员倾诉遇到的难事。

“‘四李诊室’免费还有专业的调解员帮我化解矛盾。”定边街道居民王建华说出到这里“就诊”的原因,自2022年,四李诊室成立以来,许多遇到矛盾纠纷的群众,都像王建华一样慕名而来。

作为县城内唯一的街道,定边街道办是居民矛盾纠纷的最前沿,为群众及时化解矛盾是“四李诊室”成立的初衷,这一点北园子村民毛世选深有感触,前段时间,他因一起交通意外赔偿纠纷找到了四李诊室,希望“四李”能与责任方协调赔偿事宜。

“我们首先是找矛盾的症结,4个人坐在一起想办法,再反复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去劝说。当双方都可以接受这个调解结果时,出具了调解书。”定边司法所所长、四李之一的李巧梅说。

这起矛盾纠纷最终以责任方赔偿毛世选24万元赔偿款得以解决。

“‘四李’帮我和对方三番五次地调解,最后我们不伤和气地解决了问题,确实为群众办难事、解难题。”毛世选说。

对症下药是关键

“四李诊室”得到居民的认可,这不仅得益于其立足群众、礼待群众、理向群众、利及群众的调解要诀,还得益于“三级”预防体系和“六步”诊疗法。

“我们围绕‘网格前哨、村级枢纽、街道主战’功能定位,建立街道、村(社区)、网格三级矛盾‘诊疗’机制,对一般的矛盾纠纷在村(社区)一级就进行调处了。我们6个村、13个社区都设有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小矛盾在村(社区)就地化解,对于复杂性的矛盾纠纷,我们就到四李诊室化解。”定边县定边街道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丹介绍,当来访人员有矛盾纠纷需要调解时,先进行“分诊”,“四李”调解员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坐诊”,如果居民问题和诉求从单一领域得不到解决,则会安排“智囊团”一起“会诊”,若通过“会诊”调解仍解决不了问题,“四李”则会建议居民走司法诉讼程序,帮助群众一键“转诊”。同时以“复诊”防止矛盾反弹或演变激化。通过“接诊、分诊、坐诊、会诊、转诊、复诊”六步走,实现矛盾纠纷的闭环处理。

此外,“四李诊室”除了由擅长土地纠纷、司法调解、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的四位李姓工作人员组成外,还吸纳公检法司、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老法官、老检察官、老干部组成“智囊团”,实现群众“点单式”调解,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

截至目前,“四李诊室”处理矛盾纠纷共计317起,其中会诊化解疑难性矛盾纠纷33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和群众的满意率同比分别上升4.6%和6.8%。

“我们还想将‘四李诊室’继续延伸到村(社区)一级,将村(社区)也作为我们矛盾纠纷调解的主阵地,建立一些‘四李诊室’的小分诊所,靠前一步,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到村(社区)。”李丹说。

记者 叶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