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息讼思想对当代司法实践的启发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10-28 10:55:50 编辑:李 娜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流传至今,基于解决讼争的实际需求,产生了讼卦。讼卦所传达的息讼思想用以解决个体间的纠纷和冲突,背后蕴含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当今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纠纷分为很多种形式,而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民事纠纷。在大多数人看来,纠纷产生的条件很复杂,并且很容易被解决。事实上,生活中各种个人或集体由于利益等关系产生的纷争都可以被称为是民事纠纷。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使用司法途径,其中,调解或和解作为现代司法机构最灵活的解决方式,在大大小小的民事纠纷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那在司法体系还不完全成熟的传统中国,“调解”这一概念又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呢?“息讼”作为传统社会的非诉讼方式,一直强调以和为贵,不仅有助于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维护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息讼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告诉世人,长久、强硬的争讼是没有好结果的,见好就收,才能保证自己在纠纷中全身而退。讼卦共有六条爻辞,其中有三条直接包含了关于“讼”的解释和分析,其余的爻辞也从不同方面强调了息讼的“善”和争讼的“恶”。
看一个案例。多年前,某国产品牌乳制饮料很受儿童和年轻人的喜爱,销售火爆,但后来“全国爆火的饮料竟是用胶做成的”这篇推文一经发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不小的轰动,从此,这款产品在近十年内的销量都惨淡异常。直到前两年,才有一些文章进行辟谣:当年那篇文章的内容是虚构的,其目的就是防止该产品在中国一家独大。与此同时,这家企业总裁近几年都在努力维权,积极地与网络上各种恶意谣言作斗争,最终通过诉讼的手段,成功维护了自己产品的权益和形象。
所有的纠纷都会有失利的一方,必要情况下双方可能都要吃一些亏,比如中国退墙三尺的故事。到最后虽然两家都少了一些地,但是他们收获了邻里之间的和谐,这比三尺土地更有价值。当一方的价值损失更多的时候,不能因为自己吃了亏而拒绝停止争讼,此时往往会使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中,中国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就算自己吃点亏又何妨,能向世人展现出自己豁达、与世无争的心态,也是值得人尊敬的,相反,喋喋不休遇事必讼争的人,往往会遭到世人的唾弃。
由此看来,息讼思想对于如今法律体系中的纠纷解决至关重要。对于一些最普通的民事案件,比如婚姻纠纷,司法人员当然是更加支持双方能够心平气和的解决。如果非要争讼,双方的声誉受损不说,也会受到负面评价,最终双方都会吃亏。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建议,如果遇到了对方有极大过错的婚姻纠纷,司法工作人员是应该支持有理的一方进行合规的司法程序,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位无过错之人的权益受到破坏,一定要有理必争。当然,不仅仅是婚姻纠纷,所有的民事纠纷如果都可以息讼,那是再好不过了,双方能自行解决自己的矛盾,能很快的从纠纷中全身而退,同时也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少一件纠纷,多一分和气。这一切的前提是政府和司法部门公平公正,二者要体察民心,这样才能使社会越来越和谐稳定。
作者:李雨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