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决抵制金融消费乱象
来源:法治日报 时间:2025-02-21 16:12:08 编辑:张倩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莫开伟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了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显示,“车辆统筹保险”投诉激增,金融消费乱象频发,违规荐股与隐性收费问题突出。
从中消协的分析报告看,消费者在“车辆统筹保险”领域可谓痛点满满。首先是虚假宣传。一些业务员犹如狡黠的骗子,公然冒充知名保险公司,将所谓的“统筹保险”精心伪装成正规商业保险。消费者在付款之后,才发现自己拿到的保单并非出自正规保险公司之手。其次,售后理赔难。有消费者反映“统筹保险”公司客服电话等同虚设,根本无人接听,曾经热情推销的业务员如同人间蒸发般消失。而一旦出险,消费者不仅被强制要求前往指定的修理厂,还会深陷赔付难的泥沼,维权之路艰难无比,令人心力交瘁。再者,退保难。当消费者察觉出问题要求退款时,便会遭遇商家的百般拖延或强硬拒绝。即便合同尚未生效,退款时依然会被无情地收取高额手续费,这犹如在消费者伤口上撒盐,严重损害了其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在贷款领域,一些借款人也深陷隐性费用的“陷阱”。他们在负担正常贷款利息之外,还不得不支付担保费、会员费、咨询费、服务费等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隐性费用,导致借款人的实际贷款成本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合理范围,极大地加重了借款人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让他们在还款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可以说,这些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秩序。而这些乱象之所以出现,既与相关公司和消费贷款发放机构过于追求利润、心存侥幸等有关,也与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薄弱有关。如一些消费者对贷款机构应在显著位置上悬挂年化利率、贷款条件、收费等公示牌的要求不熟悉,让少数消费贷款机构有机可乘。
金融消费直接关系到民生权益和消费环境的改善,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面对这些层出不穷、令人痛心的乱象,监管部门应当肩负起“市场守护者”的重任,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对消费者反映的金融消费侵权问题快速响应、深入调查,依法严惩违规机构和个人,提高违法成本。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准入审核,严格把控市场主体质量,从源头上降低风险隐患。针对不同问题,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力营造出和谐、稳定的消费环境。
有关机构和企业要深刻认识到合规经营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在日常经营中,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自身业务行为,同时,提高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积极回馈社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觉抑制过度逐利的冲动,以诚信经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消费者自身也不能置身事外,要积极主动地学习金融常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在消费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遇到复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仔细研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清楚了解各项权益和风险。一旦遭遇金融欺诈,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向相关部门举报,让那些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及时处置。
金融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经济的稳定与繁荣。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坚决抵制金融消费乱象,共同营造一个公平、有序、健康的消费市场环境,让金融消费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以及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出更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