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高新公安创新实践构筑立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年超300天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12 21:03:53 编辑:张倩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在榆林高新区,每逢夜幕降临,警灯与监控探头的蓝光便会交织成一张无形的“安全网”。2024年,这里刑事、治安发案率同比分别骤降81%和51%,全年超300天保持可防性案件“零发案”。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高新公安以“视巡联动”为核心,融合群防群治、智慧警务与宣传防范的立体化治理体系。这一模式不仅让违法犯罪无所遁形,更让“平安”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从“被动破案”到“未发先制”
“拉车门盗窃”曾是困扰榆林高新区的治安顽疾。不法分子利用车主疏忽,深夜流窜作案,传统“接警—破案”模式难以及时挽损。2023年8月起,高新公安创新推出“视巡联动”机制,指挥中心依托1000余路公共视频和3000多个社会监控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视频巡查;巡警、派出所、机关支援一线民辅警街面动态巡逻;刑警、网安实时布控,形成“发现—调度—抓捕”15分钟快速反应闭环。
“以前是小偷得手后我们追查,现在是他们刚要伸手就被按住了。曾经有一次,我们通过视频导巡一晚上连续抓获12名流窜拉车门盗窃嫌疑人,追回财物3.2万元。”高新公安指挥中心主任惠涛这样描述警务变革。全年通过该机制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243人,为群众止损73万元,街面可防性案件发案数下降81%。这种“天眼锁定、地网合围”的视巡联动机制,已形成“指挥中心—警务站—巡逻车”三级响应体系,将警务重心从“破案挽损”前移至“止案于未发”。数据显示,该机制运行以来,街面现行犯罪抓获率提升82%,财物追回周期从平均7天压缩至12小时。
■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
“以前看到可疑人员不敢管,现在穿上义警马甲,感觉自己就是平安防线的一部分。”建华路和顺嘉苑小区保安赵磊作为“高新义警”优秀代表,曾和同事协助抓获5名盗窃嫌疑人。
2025年3月份,4名河南籍人员流窜张贴涉黄诈骗广告,正是义警在巡逻中发现异常并协助抓捕。这支由保安、网格员、车位管理员等组成的队伍,经公安审核、统一培训,化身“治安巡防员”“隐患排查员”“安全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等诸多重要角色,覆盖辖区5个街道、18个社区,成为警力的有效延伸。在各类重大活动中累计投入1.6万人次义警力量,有效破解了大型安保活动警力不足的难题。分局建立“警察吹哨、义警报到”联勤模式,社区警务长进入街道“两委”班子,统筹义警、网格员等力量,使其以“人熟、地熟”优势筑牢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他们与民警深度联动配合,2024年以来提供线索130余条,协助破案68起,化解纠纷300余起。高新公安实行表彰奖励制度,先后有106名义警因突出贡献荣获嘉奖表扬,极大地激发了主动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积极性。
■从“汗水警务”到“数据实战”
走进分局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警力部署和各类预警信息。这里汇聚了辖区出租车GPS、电梯监控等社会数据,打通了“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视频专网,形成“一点发起、全局响应”的作战体系。
高新公安构建AR实景平台,研发“绊线入侵”“人数异常”等6类AI预警模块,对拉车门盗窃、聚集冲突等行为实时识别,自动推送至就近警力。2024年,视频巡查直接支撑实战1200余次,协助抓捕52人,找回走失人员357人,真正实现“机器看视频替代人力盯屏”。通过大数据碰撞,先后破获“9·01”特大诈骗案、“1·15”洗钱案等大要案件,追赃挽损6.1亿元。在基层派出所推行智采、智研、智调、智防、智治“五智警务”,研发了微警务App,打造了“云上枫桥”,设置了网上警务室、信息采集、云端服务、人口管理、内部管理等12个工作模块,建立了“人工+智能”“网上+网下”的信息联采共享机制,实现了治安要素一机掌控、群众求助一键办理、内部管理一图展示,先后推送预警信息2000余条,采集治安信息5万余条,确保了信息数据及时更新、鲜活准确。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多亏警察经常培训提醒,我才没被骗走养老钱!”居民李阿姨的经历,是高新公安“宣传即防范”理念的真实写照。
分局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防网,在线上,分局抖音、微信公众号有针对性地推送各类防范预警信息,科学系统评估各类“反诈指数”,对高风险人群定向发送预警信息12万条;在线下,创新推出的社区警校、老年驿站定期开课,辖区70所学校都设立了“警察叔叔信箱”。在万达广场等商圈设立“暖心警务会客厅”,设立的“反诈体验站”,在夜间开展“三见警”工作,并推出“线索有奖举报”,激发群众成为安全治理的“毛细血管”。此外,针对企业财务人员、学生群体、老年人等开展靶向宣讲。2024年,电信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54%,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率突破辖区常住人口的83%,电诈损失金额下降48.9%,校园欺凌投诉减少67%,企业经济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2%。
从视巡联动的科技防控到高新义警的群防群治,从智慧警务的数据赋能到宣传防范的全民动员,这种“专业+群众”“人力+科技”的融合治理,正推动平安建设从“保稳定”向“创平安”跃升。正如一位市民所言:“以前觉得警察是‘救火队’,现在感觉安全是大家共同织就的网。”这张网正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通讯员 孙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