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县城书写“大教育” ——吴堡“三管齐下”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3-21 07:34:47 编辑:李强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鸟瞰图
吴堡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在广袤的陕北大地,可谓是小县。可吴堡在教育发展上,却有大手笔。2024年,吴堡县教育支出26774万元,占全县总支出的11.12%。
投资813万元对辛家沟镇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的老旧校舍进行改造;落实每年100万元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选派272骨干教师和新任教师到南京、西安等地培训;落实特级教师津贴和教学能手工作站经费32万元……
近年来,吴堡县以“突出教育强支撑,打造区域教育强县”为奋斗目标,通过实施“名校+”战略、培育骨干教师、提升教师待遇等举措,走出了一条“小县城办大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名校+”夯实教育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建设用地紧缺等诸多原因,原有的教学环境和办学空间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破解这一难题,吴堡县将实施“名校+”战略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早在2022年就开始谋划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该项目总投资约2.55亿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建设有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设施,设置1080个学位,于2024年8月正式开学投用。
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公办学校,由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全面实施管理,并将陕师大实验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课程体系、成熟的师资团队、优质的教学资源一体化植入到这所学校,让吴堡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城的优质教育资源。
除此之外,吴堡县还投资4亿元建成一所占地76000平方米、可容纳1800名学生的省级标准化高中校区,实现了吴堡人民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愿望。同时,该校与西安高新一中签订了远程教学合作项目,借助高新一中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吴堡高中教育质量实现大提升。
“孵化园”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吴堡县借鉴外省教学能手评选经验,构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三级培养体系,制定了《吴堡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评选办法》。通过“校内赛课、县级展评、市级竞逐、省级评选”的选拔机制,累计培养省市县“三级三类”骨干教师93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35人,并成立了7个县级教学能手工作站,成为培养骨干教师的“孵化园”。
以数学学科为例,吴堡中学一名教师通过在“孵化园”的培训学习,其微课作品《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在市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凭借“启发式教学”代替“讲授式教学”在省级教学评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省级教学能手。该模式通过设计小游戏增强课堂互动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让整个课堂充满轻松的氛围,帮助学生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此同时,吴堡县实施动态考核机制,加强对“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的管理,激励教师持续创新,发挥榜样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新机制激发教学活力
为进一步激励全县教师脱颖而出、争名创优,吴堡县制定了《吴堡教学名师政府特殊奖励津贴实施办法(暂行)》,从2017年开始,对2011年以来获得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每年给予奖励。
奖励档次按获得荣誉称号的年限分为三档。获得称号1至5年的为第一档,最高奖励2万元,最低6000元;获得称号6至10年的为第二档,在第一档奖励基数上各增加3000元;获得称号11年及以上的为第三档,在第一档奖励基数上各增加4000元。
2024年教师节期间,吴堡对全县教育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234名优秀教师发放奖金287万元,落实中高考质量提升专项经费213.56万元,兑现特级教师津贴和教学能手工作站经费32万元。其中,拿到政府特殊奖励津贴超过2万元的教学名师就有54人。
这一机制的落实,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活力,为全县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支稳定骨干教师队伍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中高考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教育事业不仅承载着全县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更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吴堡县通过“硬件+软件+机制”三管齐下,全县教育生态焕然一新:教学空间从“拥挤老旧”转向“智慧现代”,师资队伍从“经验型”升级为“创新型”,社会对教育的认可度持续攀升。
通讯员 韦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