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五育融合路径 强化学生素养能力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9-17 09:42:47 编辑:张倩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今年以来,绥德县坚持以五育融合为路径,以“五个强化”为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创新实施“一校一案”德育工作模式,着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切实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强化德育引擎

厚植育人根基

德育是教育之魂。绥德县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少先队、团支部为主阵地,以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为骨干,以家长、社区教育为补充,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网络。

同时,强化“全员德育”理念,深化“岗位即育人、行为即教育”的文化认知,实现“学校有方案、家庭有互动、社会有参与”的协同育人格局,真正让德育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课堂改革

夯实育人成效

面对教研浮于表面、教学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绥德县以“大教研”破题,构建“跨域联动+名师引领+机制保障”的教研生态,全力打造“绥德好课堂”品牌。

去年9月以来,通过联合西安雁塔区、靖边县等地教育力量,开展跨区域教研活动,推动新课标落地;以城乡磨课共同体为纽带,采取“切片式课例分析”破解教学难题,实现学科融合与思维可视化;出台《“绥德好课堂”建设方案》,推行三级备课制与作业三级审核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时长,实现“课内提质、课后减负”。

强化美育教育

丰富育人内涵

绥德县以“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为抓手,深化“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美化人”的育人功能,开足开齐美术、音乐、书法等课程,完善“基础知识+审美体验+专项特长”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校园艺术节、班级合唱比赛等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班班有歌声”的美育氛围。依托中小学美育联盟平台,推动“一校一品”“一地一特色”建设,将地方文化融入美育课程,如戏曲进校园、剪纸艺术传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传播美。

强化学校改革

筑牢育人高地

绥德县创新实施“精准帮扶+资源集约+模式创新”机制,全力破解城乡教育均衡难题。通过“送教下乡”“师资共享池”等方式,为乡村学校注入优质师资;创新“午餐躺睡式”半寄宿模式与“5+2全托管”模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关怀;针对生源萎缩学校,合理分流学生与教师,开通“乡村学生通勤专线”,保障教育公平。

同时,通过“县管校聘”制度与“1+1”跟岗培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目前,小规模学校学生流失率显著下降,“幸福教育”模式成为农村教育改革的亮丽名片。

强化体教融合

完善育人体系

绥德县创新构建“三个课堂”体系,严格执行每日锻炼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通过“一场多用”改造计划与器材共享机制,优化体育资源配置。

绥德县以体育赛事和社团活动为平台,组建篮球、跳绳等20余个校队,近三年向省、市输送运动员百余名,举重项目获市锦标赛“三连冠”;各中小学实现体育社团全覆盖,培育县域特色体育项目群,形成“常规赛事+特色活动”竞赛机制,通过全员运动会打破“少数人参与”的传统模式,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学生体质与文化自信同步提升。

通讯员 刘小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