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把“小县办名校”从愿景变为现实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0-23 07:27:39 编辑:李强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吴堡县第五幼儿园,延伸托育班的老师正与孩子们做游戏(资料照片)。

近年来,吴堡县以“突出教育强支撑,打造区域教育强县”为目标,通过理念革新、校地合作、资源倾斜,破解县域教育发展难题,把“小县办名校”从愿景变为现实,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赋能

让课堂焕发新活力

“打开手机就能看课堂‘体检报告’,哪个环节互动少、哪个知识点要补,清清楚楚。”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的教师,对“AI教研员”系统赞不绝口。这款由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开发的系统,融合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教师无需复杂设备,即可实现课堂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快速获取教学改进建议。

作为吴堡县引入优质资源的重点项目,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总投资2.55亿元,占地2.5万平方米,2024年8月开学即提供1080个九年制公办学位。“我们把省城名校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打包’过来,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校长罗坤说。

该校兼顾全面发展与特长培育。课后服务开设泥塑、书法、声乐等社团,电窑等设备助力实践教学。泥塑课上,学生用细铅丝解决手柄制作难题,完成创意作品;管乐社团里,三年级学生宋亦辰已能凭谱吹奏萨克斯;科学馆内,五年级学生用大油桶、沙石搭建生态瓶,观察生物生长理解生态平衡;机器人编程课程则让学生在动手中提升逻辑思维。

合作办学

激活高中教育新动能

今年3月,吴堡县与汉中市龙岗学校签约,依托吴堡中学共建吴堡县龙岗高级中学。

担任校长的吕晓兵有着20余年教育管理经验,他走遍校园调研设施、餐食、宿舍管理等情况,梳理出“硬件优化、师资赋能、招生提质”三大主线;组建招生专班,对县内初中前30名应届生逐户走访,针对家长“师资是否会走”的顾虑,“我们会扎根吴堡。”吕晓兵说。同时,他启动“教师强基工程”,带领教师拆解近三年高考真题,制定“高一打基础、高二强能力、高三冲名校”的培养计划,引入红色德育铸魂、绿色课堂提质、蓝色创新赋能的“三色教育”体系。

目前,9名来自龙岗总校的学科带头人已驻校帮扶,通过示范课、备课研讨等形式传经送宝,让优质教育资源直达教学一线。

均衡发展

构建县域教育新生态

2024年,吴堡县教育支出26774万元,超过全县总支出的11%。除“名校+”战略外,813万元用于辛家沟镇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老旧校舍改造;每年100万元教师培训经费,支持272名教师外出学习;32万元用于落实特级教师津贴与教学能手工作站经费。

托育服务方面,吴堡县构建多层次体系。县第五、第二、小博士幼儿园延伸托班及未来花园托育综合指导中心已投用,提供305个托位。今年5月,榆林市托育职业技能竞赛中,吴堡代表队斩获团体奖2项、个人奖6项。此外,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已通过市级初验。

职业教育领域,总投资8750万元的吴堡县职业教育中心,占地1.5万平方米,已于今年秋季正式投用,成为地方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吴堡县构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三级体系,培养省市县“三级三类”骨干教师93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35人,并成立7个县级教学能手工作站,以动态考核激发教师活力。如今,吴堡县中考成绩已跻身全市第一方阵。

通讯员 韦江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