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以项目为支点,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绿而行——从“煤海”到“绿能”的转型答卷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14 08:48:38 编辑:李小龙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延长石油榆林凯越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万吨甲醇制乙醇项目建设现场。记者 张泰毓 摄

塞上驼城,因煤而兴。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孕育了蓬勃发展的能源化工产业,推动区域经济持续跃升。如今,在“双碳”目标引领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这座能源之城已从“如何提升能源产量”转向“怎样实现绿色转型”,一场“褪黑披绿”的产业革命正在这里生动上演。

破解高碳发展困局,技术创新是关键。近日,走进榆林化学公司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建设现场,先导试验项目榆碳1号井压裂施工已启动,工人各司其职、有序作业,现场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该项目通过对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压缩后送至无人区,注入地下永久封存,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显著的方式之一,对未来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气候变化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榆林化学CCS项目相关负责人常成表示,公司将紧紧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加快推进CCS项目建设,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助力推动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变,切实打造煤炭深加工完整绿色产业链。

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延长石油同样交出亮眼答卷。近日,在延长石油榆林凯越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万吨甲醇制乙醇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目前土建工程已完工,主要设备基本安装到位,工人们正在进行工艺管道安装,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据悉,该项目计划今年12月底正式投产,投产后,年产乙醇50万吨,年产值可达30亿元,年税收贡献1.8亿元,可带动200多人就业。

与传统消耗粮食生产乙醇的工艺不同,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煤基合成气为原料,产出的无水乙醇纯度达99.71%,主要技术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食品防腐保鲜等领域,为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开辟了崭新途径。

年产50万吨甲醇制乙醇项目是该公司立足榆林市丰富的能源化工资源,落实“延链、补链、强链”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该项目旨在推动煤化工产业形成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产品结构,着力打造“高端精细煤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

项目的实施将构建起国内唯一从煤到聚烯烃弹性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有效填补西北地区高端精细煤化工新材料产品的空白。

近年来,榆林凯越煤化有限责任公司面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成立煤电、化工、新兴产业等专班,着力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难题,全力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目标迈进。

走进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的生产装置正在平稳运行,源源不断产出的绿色乙醇产品,彰显着煤化工技术的自主创新实力。

该项目2023年3月实现产品发售,采用延长石油与大连化物所联合研发的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乙醇生产迈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奠定了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从昔日依托资源“穿金戴玉”的规模扩张,到如今聚焦绿色“褪黑披绿”的质效提升,榆林能源化工产业的转型实践揭示出深刻道理: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双引擎”。在低碳化、绿色化、多元化成为产业发展主流的当下,能源企业唯有主动将环保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持续提升绿色属性,才能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

如今的榆林,正以一个个具体项目为支点,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绿而行。这场从“黑”到“绿”的转型,不仅是对发展路径的重塑,更是对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生动践行。

记者 王重阳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