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三建朝源煤矿:“降”字上精打细算 “增”字上开拓创新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29 09:03:56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今年以来,在煤炭行业面临成本刚性上涨、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严峻挑战下,中煤三建朝源煤矿积极探索,以向管理要效益为突破口,在“降”字上精打细算,“增”字上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提质增效之路。

该矿通过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全矿涌现出30多项“小改小革”,实现了材料费同比下降23% 、修旧利废创造产值达320万元、吨煤电耗降低20%的显著成绩。这场从成本管控开始的管理变革,正深刻重塑着托管煤矿的增效基因。

从“用了算”到“算了用”

近日,走进综掘二队值班室,队长孔祥灿正通过内部市场化系统,精确录入每班使用的锚杆数量、水管长度等材料消耗数据,精确程度可达个位数。井下作业时,材料员详细记录材料入井台账,验收员则对回收的锚杆、托盘等进行逐一清点。生产矿长李永强表示,新装备的投入以及开采深度的延伸,使得成本压力大幅增加,必须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今年以来,朝源煤矿推行了全新的材料管理办法,将成本指标细化分解到每个采掘头面,并实行“节奖超罚”考核机制,仅综采队通过回收复用螺丝等小件,每月就能节约3万多元的成本。这种从“用了算”转变为“算了用”的管理模式,让成本管控深入到了每一个生产环节。

废料堆里“淘金子”

近日,在机电队维修车间里,班长牛孝文正修复井下回收的风动水泵。“买新的要2000多元,修复成本只要投入150元材料费。”他算着经济账。今年以来,朝源煤矿建立的修旧利废“流水线”,对废品严格筛选、分类处置,全面实行“交旧领新”制度,确保旧油箱等物资100%回收复用。

最引人注目的是“挎包煤哥”现象。自综采队首创“挎包回收法”后,职工们下井都会将旧螺丝、钢条等装进挎包带回。机电工杨帅的补丁挎包里,常年装着半截焊条、旧螺丝帽。“ 7月份我回收的废料价值5000多元。”他自豪地说。矿里配套实施的“小额奖”机制,直接将职工的节约行为转化为经济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全员参与修旧利废的积极性。

精打细算“每度电”

“同样是用电,谷期比峰期每度省好几毛呢。”机电副总巩文江介绍,今年以来,朝源煤矿通过“避峰填谷”优化设备运行,仅主排水系统调整用电时段,每月节省电费3万元以上。在-140米水平辅运巷,40盏常明灯被替换为智能感应LED,年电费从9.6万元降至3.2万元。更关键的是将用电量与区队工资挂钩,前4个月全矿5个联队因节电获奖8万元。机电科长苏明涛举例:“用旧皮带加工电缆钩吊挂电缆,一项就省了1.2万元。”这种精打细算每一度电的做法,在降低用电成本的同时,也增强了职工的节能意识。

朝源煤矿刘伟洋表示:“我们通过巧妙把握‘增’与‘降’的平衡,不断增强企业的管理内功。”如今,从一枚小小的螺丝到一个灯泡,精细化管控已成为朝源煤矿职工的自觉行动,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讯员 李继峰 胡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