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树立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标杆——“头雁”展翅飞 振兴“加速跑”

来源: 时间:2024-10-01 21:00:58 编辑:李小龙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头雁”产品巨型瓜展出。(资料照片)

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生产。通讯员 贾赟 摄

“头雁”专题展亮相杨凌农高会。杜欣 摄

联农带农促增收。通讯员 贾赟 摄

大棚西瓜采摘。通讯员 王欣 摄

“头雁”引领产业兴。通讯员 贾赟 摄

“头雁”思耀国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丰收场景。通讯员 贾赟 摄

“西梅李”让法国西梅在榆阳沙地“扎根”,“杂粮王”“沙盖妹”“干炉姐”将榆阳本土农业品牌做大做强,“葡萄哥”“领头杨”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在广袤的榆阳大地上,一个个关于“头雁”的动人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见证,更是榆阳区实施“头雁”培育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榆阳区按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实施“头雁”培育项目,创新提出“三段式培训”,有效推动政策、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树立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标杆。

如今,在榆阳区乡村振兴舞台上,“头雁”正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不断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校地合作 “头雁”队伍强起来

4月16日,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顺利开班,50名“头雁”走进课堂,接受“三段式培训”,为榆阳实施“百千万工程”蓄电赋能。

“三段式培训”就是将“头雁”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头雁”学员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接受培训,“诊断”自己在产业发展和带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阶段,“头雁”学员返岗实践、线上学习,在产业导师和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从产业发展和带动能力两方面得到提升;第三阶段,“头雁”学员再回到学校接受线下培训,并完成答辩,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头雁’培育过程中,不仅为每位学员配备了专业导师,还会实地深入学员产业基地对新产品开发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品,助力农业产业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徐怀德表示。

“‘理论教学+返岗实践+成果答辩’递进式培训,有效破解了学用脱节问题。”榆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琦说,“学员将培训所学所悟用于实践,‘双导师’团队跟踪指导服务,最终形成实践成果、产生实际效益,最大限度保证学有所用。”

目前,榆阳区已连续三年对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成功培育出百余名“头雁”,形成“头雁振翅、雁阵齐飞”的良好态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力量。

“群雁”齐飞 振兴氛围浓起来

2023年9月,第30届杨凌农高会首次举办“头雁”专题展,作为在全国率先启动“头雁”培育项目的县市区,榆阳区成为这项专题展的主角,来自全区的20名“头雁”集中亮相,并带来了自家企业或合作社生产的“拳头产品”。

巨型瓜、乔坊浑酒、芝麻香瓜等榆阳“头雁”产品以及获得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榆阳米茶”“榆阳香瓜”“鱼河大米”等产品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现,展示出“头雁”代表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展现了榆阳区“头雁”培育成果。

增强“头雁”发展实力,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核心。近年来,榆阳区主动作为,积极搭建平台、出台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头雁”提供综合育后服务,持续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2023年5月7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发展联盟榆阳分会揭牌暨专家工作站签约仪式上,授牌5家企业为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发展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一批专家人才,为“头雁”提供决策咨询、市场研判等服务,破解“头雁”发展 瓶颈难题,组建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食品精深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强化联盟内部资源共享,推进“头雁”之间互联互促,进一步增强“头雁”辐射带动能力。

同时,该区在总结“三段式”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出台“头雁”激励奖励、资金保障、产业扶持、金融服务、创业扶持等一揽子综合扶持政策,将“头雁”产业项目优先纳入扶持,根据综合考评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奖补,并优先推荐“头雁”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和村级后备力量人选,激发“头雁”联农带农的成就感、荣誉感。

利益联结 联农带农富起来

近日,走进小纪汗镇黄土梁村塑料拱棚,马铃薯迎来错峰上市的丰收时刻。榆阳区旺兴家庭农场负责人万堆林和农户手持镰刀,忙碌地收获这一季的劳动成果。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回来后,我的种植观念发生了转变,引入了全套农机设备,引进了六种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试种,现在上市的大棚马铃薯平均售价比普通马铃薯高50%以上,尤其和辣椒倒茬种植后,每棚收入可达5000多元,真正做到了增产增收。”从18岁就开始从事农业种植的万堆林说。

和万堆林一样,一批批完成第一阶段培训的“头雁”纷纷返岗,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带头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业态,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首批参加“头雁”培训的申雅君通过政企合作,创新组建陕西榆商农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榆阳惠农公社数字平台,创建“亲情十九里”农产品品牌,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全区19个乡镇和2个涉农街道的农副产品进行筛选、培育,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整合资源对外统一推广和销售,带领小农户走向市场。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实施,为榆阳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以此为依托,该区创新推动“集体经济+伙场经济+数字经济”共富发展,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全区412个村(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种植基地”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以参与经营、合作入股、生产托管、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在“头雁”带动下,榆阳区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1家,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7个、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7家、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3918个。

下一步,榆阳区将坚持人才为先、产业为重、产改为基、共富为本,着力打造一支与榆阳区“4+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相适应,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记者 吕晶 高苗 通讯员 杜欣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