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乡村产业齐发力 集体经济节节高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11-21 00:44:18 编辑:李小龙 责编:王丹

近年来,神木市积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截至2024年10月,32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10万元的目标,其中年收益100万元以上的有60个,50万元—100万元的有34个,经济强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产业引领,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尔林兔镇利用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其中,西葫芦素村积极引导村民整合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通过引进高产优质品种,使玉米亩产量从过去的800斤提升到了如今的1200斤。同时,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每年可销售玉米300万斤,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

当地还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牌进行销售,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合作社严格把控质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形象,同时,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既解决销售难题,又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在种植过程中,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优良品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此外,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电商销售,让农产品远销全国。

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中鸡镇创业村紧邻红碱淖,产业以种植养殖和旅游为主,农业种植养殖大户12户,旅游、饮食服务专业户15户。人居环境的改善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庭院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种植养殖业,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中鸡镇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走出资源开发特色之路。与企业合作开展煤炭运输等业务,实现互利共赢。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对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打造集休闲、观光、科普为一体的景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锦界镇沙母河村采取“村组实施、群众自筹、集体经营”的模式,鼓励村民入股村集体企业,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生产经营亚克木塑墙板材料,2017年7月投产运营至今销售额达800余万元,净利润220余万元。2018年,沙母河村与神东锦界煤矿达成合作协议,回收煤矸石进行二次利用,兴办矸石机制砖厂。

锦界镇多个村联合与工业园区企业合作,村庄为企业提供劳务、后勤保障等服务,企业为村庄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共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合作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注入新活力,实现产业链延伸拓展。多个村庄联合形成发展合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此外,积极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与其他地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引进更多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搭上科技快车。大保当镇部分村庄引进了智能灌溉系统,这一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先进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作物需水情况等信息,并据此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时间。无人机植保技术也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效果。以往,人工喷洒农药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存在喷洒不均匀的问题。而现在,无人机可以按照预设的航线和参数进行精准作业,快速覆盖大面积农田,而且防治效果显著,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

除此之外,精准施肥、智能化养殖等技术也在这里得到运用。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精确提供所需的养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同时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智能化养殖则通过智能设备对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保障了畜禽的健康生长。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当地还积极搭建电商平台,让农民通过网络,将自家新鲜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人才支撑,广纳贤才助力乡村建设。在折家峁村的神木市赛洲养种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基地,目前林麝存栏300余只,其中成年200余只、幼崽100余只。麝香1克能卖到1000元左右,林麝幼崽每对市场价能卖到65000元左右。石角塔村引进陕煤龙华集团,成立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企联建盘活1000多亩土地,建设了49座大棚,村民就地打工,月收入5000多元。

近年来,沙峁镇还积极邀请农业专家、旅游规划师等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7名农业专家常年深入田间传授技术和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先后邀请3名旅游规划师结合资源制定规划,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开展培训活动培养本土人才 100多人,鼓励10余名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在人才支撑下,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壮大,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文旅融合,挖掘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产业。贺家川镇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黄河自然景观,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和黄河风情小镇。挖掘文化资源,修复遗址、建设纪念馆,开展主题活动,丰富旅游体验。黄河风情小镇利用自然景观打造景点,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更多收益。

通讯员 白买元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