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融合“农文旅” 开拓“振兴路”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2-07 10:35:21 编辑:李强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数九寒天,古老的泥河沟村、典雅的木头峪村、热闹的赤牛坬村,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佳县徐徐铺展。

如何让乡村焕发生机?近年来,佳县积极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度挖掘本土资源,巧妙融合农业、文化与旅游,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泥河沟村:红枣文化点亮乡村新希望

踏入朱家坬镇泥河沟村,1100多株枣树静静伫立,最古老的那株已历经1300多年风雨,每年仍能结出百余斤鲜枣。

泥河沟村坚守“护枣为基,文化为魂,传承为要”理念,精心呵护古枣园,运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稳步提升红枣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大打红枣文化牌,将闲置窑洞精心改造,打造成高端民宿、公共活动中心、村史记忆馆及红枣博物馆,形成集住宿、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2024年10月27日,泥河沟村高端民宿枣花香乡村振兴项目迎来首次分红,当天村民齐聚一堂,热闹非凡,全村村民共分红15.4万元。

据悉,枣花香乡村振兴项目为院落形式,坐落在泥河沟村的窑洞群落之间,每个小院由村内老式窑洞宅院改造而来,共有7个独立小院和1间咖啡馆。民宿房舍在延续陕北窑洞风格的同时,巧妙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屋内通透明亮,舒适惬意。

木头峪村:古建重生奏响文旅新旋律

木头峪村依偎在黄河之畔,明清古民居错落有致,27处完整保存,50余块古匾高悬,16条小巷蜿蜒其间,宛如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

近年来,木头峪村以“产业兴村、文明立村、旅游强村”为指引,充分发挥沿黄景观优势,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当地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精心修缮10处古建筑,古老的门匾、横匾重现光彩,形成独特的匾额文化。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停车场、道路、管网等一应俱全。

木头峪村党支部书记张宝锁介绍,景区精心打造生态乐园、露营帐篷、水上乐园、冰雪世界等项目,推出沙滩亲子、古镇杂技、舞龙舞狮、黄河游船等精彩活动,同时倾心打造星空、枣林、古院等特色民宿。

如今的木头峪村,已成为黄河岸边的文旅热点、黄河最美康养旅游度假村。

赤牛坬村:民俗盛宴绘就发展新画卷

300多孔窑洞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似一首凝固的诗篇。坑镇赤牛坬村,这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村里的窑洞大多有年头了,每孔窑洞都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赤牛坬村驻村第一书记薛楠楠说,过去,这些窑洞只是村民遮风挡雨的住所,如今,却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独特景观。

近年来,赤牛坬村充分挖掘自身民俗文化优势,精心打造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村民本色出演,农具成了舞台道具,生动展现了陕北农村的生活百态。“仅演出一项,参演村民每人每年增收8000余元。”赤牛坬村党支部书记高根强说。

同时,村里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旅游产业。村民纷纷开办起农家乐,一道道地道的陕北美食,让游客大饱口福。“如今的赤牛坬,人气越来越旺,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薛楠楠说。

赤牛坬村通过发展民俗旅游,不仅让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记者 陈静仁 李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