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洲:一把有机肥 种出优质绿色农产品
来源:榆林网 时间:2025-08-27 09:14:27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当食品安全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当绿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子洲县,一场由“红太365高效生物有机肥”引领的农业绿色变革,正在悄然改变传统农业面貌,成为促进农户增收、推动健康种植的新引擎。
8月下旬,在子洲县何家集镇红太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采收红薯、马铃薯,田间一派忙碌景象。作为红太集团在全市重点打造的四大有机种植基地之一,这里种植面积达2290亩,主要栽种红薯、玉米、朝天椒、黑豆等有机作物。玉皇岔村村民张爱军在此务工四年,每年仅靠季节性工作就能有5万元左右收入。
“用这种有机肥种出来的菜,口感和品相都特别好,我也买了一些用在自家地里。今年政府还补贴了大部分费用,就算不补,大家也都抢着买!”张爱军笑着说。
科技赋能,“量”增“质”提
备受种植户青睐的“红太365高效生物有机肥”,由红太集团与青岛农业大学联合研发。该肥料以优质羊粪为主料,融合青岛农业大学23位专家博士团队历时16年研发的专利技术,混合蓖麻油籽、柠条等辅料,经国际首创的生物有机肥增效装置发酵制成。其生产基地位于子洲县老君殿镇的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区,占地4.2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基地配备7条先进生产线,年产能达15万吨,可满足约15万亩农田的施肥需求。目前,红太集团年产100万吨的生物有机肥厂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生物有机肥生产基地。
作为第四代肥料产品,“红太365高效生物有机肥”创新采用螯合态、融合态与聚合态结构,突破传统有机肥依赖微生物分解的低效供肥方式,实现了“只施一季不追肥”,并有效避免了水溶肥可能带来的盐害。虽然单价略高于普通肥料,但由于一次性施肥即可满足作物全生育期需求,省去后续追肥的人工与物料成本,整体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同时,该产品环保性能突出,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长期使用更加经济实惠。陕西浩丽绒山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林介绍,田间试验表明,使用该肥料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可提高2.2克,蔬菜产量提升5%至30%,其中香葱、甘蓝等作物增产幅度超过30%,真正实现改土、培肥、提质、增产的四重效果。
市场搭桥,“菜”变成“金”
有了科技赋能的优质肥料,有机蔬菜的品质升级水到渠成,市场销路也随之打开。在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区的包装仓库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将贝贝南瓜、马铃薯等打包装箱,准备发往京津冀、广东等地的30余家有机生鲜超市。目前,基地已与北京食安良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并积极通过电商直播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程可溯源的有机品质。哪怕价格略高,仍然供不应求。”陕西浩丽绒山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晓海表示,预计今年全市万亩有机种植基地蔬菜总产量约2万吨,销售额将突破1亿元。未来,公司还将与多家国央企、头部供应链企业展开合作,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消费者以实惠价格吃上健康有机蔬菜。
品牌升级的背后,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从肥料研发生产、绿色种植到品牌销售,红太有机蔬菜凭借“健康标签”站稳市场。村民们不仅通过基地务工实现增收,自家作物用上有机肥后,也因品质提升卖出了好价钱。
政策引导,由“试”到“兴”
市场的认可坚定了各方发展绿色农业的信心,但要推广创新技术,仍需破解农户对初始投入成本的顾虑。为此,子洲县农业局今年率先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购买“红太365高效生物有机肥”的农户提供70%至75%的资金支持。这不仅是对国家绿色农业发展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缓解土壤退化、降低农户转型风险的务实之举。
截至目前,全县已投入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惠及663户农民和20多个农业种植合作社。这笔“真金白银”的投入,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参与热情,为绿色施肥技术的普及按下了“加速键”。
政策托底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有机肥的使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长期使用更可降低综合成本;农户投入减少,收益提升,参与绿色种植的热情日益高涨。如今,子洲的田间地头作物茁壮、藤蔓繁茂,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让这场由一把有机肥掀起的变革真正落地生根。
(以上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记者:周海月、刘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