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85万亩荞麦全面开镰收割 “荞”见丰收景 “麦”上致富路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0-21 22:50:49 编辑:郝莉娜 责编:王丹

十月十七日,定边县红柳沟镇板窑村万亩荞麦正在收获(无人机照片)。 卢云云 摄

一望无际的荞麦在黄土地上铺陈,沉甸甸的穗头在风中轻轻摇曳,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往来,忙碌的农人脸上写满了喜悦……

深秋时节,定边县85万亩荞麦全面开镰收割。广阔天地间,一幅喜人的丰收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作为世界红花荞麦的原产地之一,定边县坐拥北纬37度黄金种植带的天然优势——海拔高、日照足、昼夜温差大,广袤大地孕育出的荞麦籽粒饱满、出粉率高,是加工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优质农产品如何转化为产业好收益?答案藏在“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经营模式里。

“在我们和村民签订的收购协议里,不仅设定了最低保护价,还明确规定每斤荞麦的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格多0.1元,就是要让大家放心种、能赚钱。2024年,我们整村推进的荞麦订单种植面积便已突破10000亩。”陕西丰源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青波表示,“定向产销、价格托底”的模式就像一座稳固的桥梁,一头连接着千家万户,帮助农民消除了“种出来卖不掉”的后顾之忧;另一头连接着加工企业,确保生产经营能够实现稳定、统一、优质的原料供应。这关键一步,为定边荞麦实现从原粮到产品的“蝶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农田到工厂,只是定边荞麦产业化旅程的第一步。

近年来,定边县坚持创新引领、项目驱动,扎实推进荞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目前荞麦加工企业集群已扩容至15家,先后注册相关商标130个。当地企业生产的荞麦锅巴、荞麦饼干,已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健康零食;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酿造的荞麦香醋,作为“健康调味品”远销全国各地;与江南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研发的荞麦酵素,一经上市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相继问世的荞麦啤酒等新品类,进一步丰富了定边荞麦高附加值产品的矩阵。

“过去,我们的荞麦产业长期局限于原粮销售及荞麦米、荞麦面粉、荞麦壳枕头等低附加值产品领域。通过产业链条延伸,现在定边荞麦的市场价值整体提升了3倍以上。”定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王发斌说。

“粒大、皮薄、质优、色好”的多种优势,让定边荞麦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更获得了海外客商的长期青睐。“用定边荞麦制作成的面条不仅麦香浓郁、口感筋道,还富含钙、磷、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和赖氨酸,因此深受日本消费者的欢迎。”与定边县荞麦企业合作超40年的日本客商樱田孝义说。

“据初步测算,今年定边县荞麦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量级。”王发斌表示,定边县将持续加大对荞麦精深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支持相关企业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与技术,研发生产具有更高附加值的荞麦新产品,加快实现从荞麦深加工基地到“全国荞麦产业标杆”的历史性跨越,让小荞麦真正成长为带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产业。

通讯员 卢云云 康孝桃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