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风正气绘就幸福底色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5-12 09:50:03 编辑:张倩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价彩礼问题已成为不少地方娶亲的严重阻碍,与新时代文明理念严重悖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紧盯问题症结,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建立健全婚俗改革长效机制,深化移风易俗,大力提倡文明婚俗,反对大操大办,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持之以恒移“歪风”、除“陋俗”、化“新俗”,以新风正气绘就幸福底色。

弘扬文明婚嫁新风,让婚姻归于“爱”。爱情贵在真心,婚姻重在责任。婚姻的基础是情感,不应以嫁妆多寡、彩礼高低作为嫁娶的敲门砖、试金石。回顾历史,彩礼只是我国传统婚礼流程的一部分,彩礼是表达诚意的方式,应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时代在发展,陈旧观念要破除;文明在进步,攀比心理可休矣;日子本是自己过,不要提前透支婚后家庭财产;男女应平等相待,美满姻缘莫用彩礼“试探”和“丈量”。

幸福生活需要夫妻双方共同辛勤耕耘、劳动创造,勤俭持家、自立自强,“爱”在“心”不在“金”,青年男女要树立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婚姻观,在择偶时以人品、感情为重,把担当尽责、爱岗敬业等优良品质作为主要的择偶条件,家长更应从长远考虑,尊重各自家庭实际,自觉抵制高价彩礼,提倡“低彩礼”“零彩礼”,树立不比彩礼比人品、不讲排场讲文明的新风正气。

治理高价彩礼陋习,还应让年轻人尽量沟通交流,提升“当事人”对自己婚嫁彩礼问题的话语权,让适婚青年成为构建新型婚育文化的排头兵,有力驱散萦绕在彩礼上的逐利冲动,逐步让彩礼婚俗真正“礼”性,让“低彩礼”“零彩礼”蔚然成风。

传承勤俭节约理念,让彩礼归于“礼”。“礼”的本质退化,“财”的特性凸显,与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格格不入。彩礼多寡,看似小事家事,却是影响社会风气、涉及基层治理的大事,乡风民俗更是“管窥”地方发展、社情民情、时代风貌的窗口。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各地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引导群众坚决抵制奢华仪式、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不讲婚车排场,避免婚宴餐饮浪费,倡导举行集体婚礼、公交婚礼、旅行婚礼等新式婚礼,鼓励使用环保材料、数字请柬等绿色载体,引领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

倡导文明健康生活,让习俗归于“实”。让婚姻缔结见证幸福、体现文明,要突破陈旧落后思想观念的约束,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通过陕北说书、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大力开展新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优化红白理事会登记制度,引导居民自觉抵制有损社会公德的庸俗低俗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要全面发挥党员干部、乡贤能人带头示范效应,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要正视高价彩礼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牵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村青年在本地就业的机会,让他们收入稳增、发展有望,吸引越来越多农村青年尤其是女青年扎根乡镇,改变农村未婚青年男多女少现状,让高价彩礼逐步失去生存土壤,让彩礼回归礼仪意义和吉祥寓意,让婚礼婚俗回归神圣庄重、甜蜜温馨。

陈秀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