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评 | 农科城的“72变”
来源:群众新闻网 时间:2025-05-12 09:54:53 编辑:张倩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在中国农科城杨凌示范区的LED无极调光温室里,玉米苗住进了量身定制的“阳光房”,育种周期提速超2.5倍;农户轻点手机屏幕,“棚掌柜”智能系统就能完成卷帘、浇水、施肥等一系列农事操作。
这些“数据种地”的现代农业图景,让我们看到发展农业汇“智”向“新”“72变”的无限可能。
农业之“新”,首在田间地头的“科技风”。从“看天吃饭”到“看屏种地”,从“面朝黄土”到“数据驱动”,数智时代,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正在重塑农业生产方式。农科城的实践表明,当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不仅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更能突破传统农业受自然条件和时空限制的瓶颈,极大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农业之“新”,更在贯穿全产业链。农业涵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在生产环节,精准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在加工环节,智能设备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加工效率;在流通和销售环节,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让农产品快速精准抵达消费者手中。全产业链的数智“新”变,让农业摆脱低效、分散的传统模式,迈向高质量发展。
农业之“新”,还在于开放共享。中国农业技术不仅服务本土,更惠及世界。今年,塔吉克斯坦胡占德引入带有“杨凌基因”的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近年来,农科城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了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完成115个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辐射面积超3000万亩。这种开放共享的胸怀,让农业创新成为全球合作的纽带,也为世界农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让我们以新质生产力为笔,绘就更多农业现代化新图景。(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