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彩虹行动”激发社会治理新动能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5-01-08 08:32:28 编辑:李小龙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航拍清涧县秀延街道幸福嘉苑社区(2024年12月30日摄)。 记者 李旭佳摄

在清涧县秀延街道河西社区,“范婶说事”矛盾纠纷调解模式为群众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在该县工业园区移民搬迁安置点,社区工厂让失业的“巧娘”在“家门口”上岗……

近年来,清涧县创新实施“彩虹行动”工作法,以红色突出党建引领、橙色推进两业增收、青色增进民生福祉、绿色创建宜居环境、黄色强化考核机制、蓝色建立治理机制、紫色活跃社区文化,探索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共建共享新模式,“彩虹桥”打通了群众的“幸福路”。

“就业品牌”拓宽致富路

秀延街道幸福嘉苑社区是榆林市“南六县”规模最大的移民搬迁小区,总人口1954户5483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如何将社区发展与实现群众就业结合?

“我们以‘橙色’推进两业增收,按照劳务输出一批、就近就业一批、自主创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开发一批,全力解决辖区零就业家庭再就业问题。”2024年12月31日,清涧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贺东升说。

邀请南方企业家北上考察、帮助落地企业“找订单”……清涧县借鉴“南方经验”发展社区工厂,通过租金减免、设施租赁、劳务培训等方式,引进一批涵盖食品加工、人工智能等“含金量”高的企业,为群众搭建再就业平台。

“我们通过引进爱豆科技等企业带动就业增收258人;以‘苏陕协作’对口帮扶城市扬州市为主要输出渠道,外出务工1286人。”秀延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瑞峰介绍,他们还设立了594个环卫、保安等公益性岗位。

记者走进幸福嘉苑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点,“巧娘”们正在红旗沟粉条加工厂包装粉条。“上班时间灵活,工作家庭两不误”“能学手艺还能赚钱”……“巧娘”们向记者讲述她们在“家门口”上班的便利。

从一名陕北农家妇女成长为清涧县红旗沟粉条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改改致富不忘桑梓情,在该社区开设工厂,累计带动300多名搬迁居民就业。

“2023年以来,我们针对留守妇女开展了美甲、美容等技能培训;近期新增‘零工驿站’,带动就业36人。”在幸福嘉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杜聪看来,“彩虹行动”让社区治理更协调。

“范婶说事”巧解百家忧

河西社区位于清涧县老城区。由于这里棚户区多、流动人口多,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如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有“范婶”,居民就安心!

54岁的河西社区居委会主任范素梅在该社区工作18年来,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等优势,每年累计解决居民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近200件,矛盾纠纷化解员成为她最“出圈”的角色。

“为居民服务,就要敢于担当,遇到问题不回避!”范素梅坦言,每当遇到居民有诉求时,她都会实地走访,做到“对症下药”。由于她擅长民事调解,辖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范婶”。

近年来,清涧县强化“蓝色”综合治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范婶说事”等矛盾纠纷调解模式,让社区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工作局面,为群众开好矛盾调解“处方单”。

“我们根据单位职能与党员干部特长,将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贺东升介绍,全县目前已形成网格内发现、反映、解决问题和反馈评价的系统链条,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

“养育未来”办好民生事

“我家宝宝不爱说话,上早教课后性格开朗多了。”在幸福嘉苑社区,居民刘志敏每天都要带着3岁的宝宝来“养育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进行免费早期教育。

“在这里,婴幼儿能接受专业的启蒙教育,家长能学会科学的养育知识。”2024年12月30日,“养育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的养育师王盼盼介绍,清涧县目前共引进5个养育中心,服务辖区婴幼儿近2万人。

除此之外,清涧县还以“青色”增进民生福祉为核心,开展“四点半课堂”,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设置“午后时光读书吧”、安装健身器材等,打造孩子成长乐园;以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为依托,帮助社区矫正人员等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办好民生事,一老一少是关键。“儿女不在身边,我感到身体不适就用手机智慧养老信息云平台寻求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很快就把药送到家里,很暖心!”秀延街道东阳社区独居老人李彩兰说。

如何在社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清涧县深化“黄色”监督,引导“两代表一委员”督查能力下沉,推进“彩虹行动”工作落实的质量和效率;坚持“绿色”生态,通过实施煤改气项目等工程,打造美丽宜居环境;展现“紫色”魅力,建设“文化驿站”等,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截至目前,清涧县共解决社区1586人就业,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1960次,解决民生诉求213件,排查化解邻里矛盾纠纷65起,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社区各项重点工作的有效路径。

记者 李旭佳 通讯员 张丹丹 魏新强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