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聚力创建西部旱作生态农业示范区 以产业增效促群众增收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3-27 23:09:26 编辑:张倩 校对:李小龙 责编:王丹

近年来,定边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种法技发力、建管用并重、县乡村联动”,聚力创建西部旱作生态农业示范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95万亩,推广旱作节水农业40.13万亩,全县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0%, 2024年实现产值37.34亿元,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增效促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种子是“农业芯片”,连着农民增收的家事,也连着粮食安全的国事。2024年,定边县全面加大耐旱品种选育推广力度,以6000亩良种繁育基地为依托,启动红花荞麦良种扩繁和糜子育种联合攻关,大力推广“北薯三号”等10余种耐旱种质,玉米、马铃薯每亩最高产量分别达到1382公斤、1930公斤,均刷新全县单产记录,全县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 90%,耐旱作物品种覆盖率为85%。   

农业生态节水模式创新和节水技术应用方面,定边县持续健全完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模式,建成集雨设施36座,积极探索“滴灌+覆膜+智能控制”等生态节水模式,实施漫灌改滴灌12.6万亩,试点建成5390亩水肥一体化项目,2024年项目区在实现节水30%的同时,实现作物增产15%。下大气力推广应用轮作休耕、深沟探墒等8项集成技术,薯麦轮作每亩实现增产千余公斤,玉米大豆套种获全国高产竞赛亩均效益第1名;。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2024年,定边县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累计争取中省市资金1.56亿元、安排涉农资金2100万元,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输配水管网建设3935公里,配套节水设备6750套,县域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数据实时采集、水情远程监控、灌溉智能决策,亩均增产超200公斤,带动农户年人均增收300余元。制定出台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意见,以“田长制”为抓手加强运营管护,争取省级资金1528万元开展3.1万亩灾毁农田修复,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36万亩。

近年来,定边县聚焦“3+2+X”农业主导产业,先后引进荞麦精深加工(总投资5000万元)、高产饲草加工(总投资1.5亿元)、年产10万吨复合肥料生产(总投资2亿元)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申请2000万元中央资金聚力打造陕北杂粮基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培育产业联合体9家、农民合作社1465 个。持续强化品牌打造,成功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申请认证“定边马铃薯”“定边荞麦面”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研发上市健康饮品“荞麦酵素”并亮相中国农业品牌甄选会,组织百余种优质特色农产品亮相杨凌农高会并获评“最佳展示单位”。

坚持以集体强带动百姓富,定边县还因村施策分类推广实施入股分红、捆绑发展等五种模式,深化“三变”改革,做强集体经济,推动县域18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全部超过10万元,1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突破百万元大关,为乡村全面振兴、群众稳步增收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

记者 吴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