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吴堡段呈现“百鸟翔集”景象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12 20:58:15 编辑:张倩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群鸟在黄河吴堡段游弋。(受访者提供)

4月7日9时许,在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60岁的吴堡县摄影爱好者宋增进在黄河滩边支稳三脚架,将镜头对向宽阔的河面。水面上,绿头鸭在游弋。他轻调焦距,按下快门,定格这灵动的瞬间。在黄河晋陕峡谷的褶皱里,宋增进连续11年记录生态的变迁。

2014年春天,宋增进第一次在黄河吴堡段发现了红嘴蓝鹊。红嘴蓝鹊的羽翼在阳光下折射出的耀眼光泽,让他彻夜难眠,也让他欣喜地看到了母亲河的生态之变。如今,他的镜头里已收录了60多种珍稀鸟类,既有黑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有首次在吴堡繁殖的鸳鸯家族。

“这几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黄河流域吴堡段,我能拍到越来越多的鸟类。它们不仅数量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宋增进说。

如今,每至春秋两季,黄河流域吴堡段便成了鸟类的天堂,黑鹳、鸳鸯、红嘴蓝鹊等已成为留鸟。

从“飞鸟难觅”到“百鸟翔集”,是吴堡县久久为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吴堡县有力改善生态、增加林草资源总量,通过持续造林绿化让沿黄生态绿色廊道建设由“浅绿”向“深绿”转变。

2024年,吴堡县按照“一心三区四线多点示范”工作思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绿化。全县造林3.9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8万株。曾经荒芜的河岸如今绿树成荫,成为鸟类的栖息之所。

在吴堡县沿黄土石山区植物园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有序开展植树作业。“目前,植物园绿化工作已完成近80%,引入黄金槐、金丝垂柳、五角枫等100个品种的植物。按照施工计划,预计5月底可完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沿黄土石山区植物园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集观光、休闲、学习于一体的绝佳去处。

“十四五”期间,吴堡县通过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屏障,新建淤地坝26座,新增坝地12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平方公里。如今的吴堡,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我们像守护亲人一样守护母亲河。”吴堡县“守护黄河”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张勇军说。

吴堡县“守护黄河”志愿服务总队是常年活跃在黄河吴堡段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身着橙红色马甲,手持清洁工具,定期清理黄河沿岸塑料瓶、淤泥等各类垃圾。在开展环境清理工作的同时,他们还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向晨练市民发放防溺水宣传手册,讲解防溺水知识;另一方面对垂钓人员讲解禁渔政策,告知其保护黄河生态的重要性。寒来暑往,他们用脚步丈量了黄河岸线,用双手守护着母亲河。

暮色中的黄河泛着金晖,宋增进的镜头又对准了北归的天鹅群。“10年前拍鸟要漫山遍野找,现在推开窗就是鸟语花香。”宋增进感慨万千,在他按下快门的瞬间,引吭高歌的天鹅每一片羽翼的振动都与黄河的脉搏同频,每一声鸟鸣都在诉说着黄河两岸绿水青山的故事。

陕西日报记者 刘印 通讯员 刘慧慧 王雪洁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