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好人”王汇:以爱为炬,照亮学生成长之路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14 09:40:04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王汇给学生讲解习题。杨晓慧 摄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心动魄,“爱”是其全部的内涵。 2005年,王汇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成为横山区第二小学的一名教师。20年来,她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着力于优化学生心理,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先后获得横山区“优秀教师”、第九届“榆林好人”等荣誉称号。

爱洒童心 以心动心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心里,才能让其“亲其人,信其道”。刚走上教师岗位,王汇就担任一年级新生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望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求知的眼眸,她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王汇像呵护幼苗一样,精心照料着学生们,不仅引领着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也像妈妈一样爱护着他们,更像知心姐姐一样纾解他们心中的困惑。

王汇的班上曾有一名小女孩,不仅忧郁而且心理敏感,学习成绩也不理想。王汇通过和女孩谈话得知,在她上幼儿园时妈妈因病去世,爸爸则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和照顾她。得知这一情况后,王汇就格外关照她,课间带着同学们和她玩耍,寒冷的冬天给她买一副小手套,为她的作文写上温馨的评语……渐渐地,女孩的脸上有了笑容,朋友多了,成绩也提高了。

有一天,女孩交了一篇作文,里面写道:“我虽然没有妈妈,但我多想有个妈妈呀!老师,就让你来做我的妈妈,好吗?你放心,我一定听你的话,做个自立自强的孩子。”那一刻,王汇的泪水模糊了眼睛,也为女孩摆脱了过去的阴影感到欣慰。现在,当初的那个小女孩已考入大学,每到节日时总会为王汇送上一份温馨的祝福。

满腔热忱 以心育心

“关爱学生,就是想学生之所想,不断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班内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王汇说。平日里,王汇经常利用一些小的契机去开导学生。在每次考试中,她总是力求抓住每名学生的特点,用殷切的话语给其以激励和警醒。

王汇曾经所带班级里有一名学生,由于在三年级下学期耽误了几乎一学期的课程,导致后来学习很吃力。王汇便经常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这名学生补习功课,并鼓励他好好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汇的关心下,这名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上课也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就要在上课前到门口候课;班里的脏活、累活带头干,从不袖手旁观。”王汇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各项工作中,她都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潜心教学 硕果累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王汇并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她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王汇经常翻阅相关专业书籍,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不懈努力下,她撰写的《智慧树中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教学论文获省级一等奖,《去年的树》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市级优课,《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和微课《的、地、得的用法》获区级三等奖。

自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王汇就把当一名好教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时刻铭记前辈的教诲:教书是良心活儿,可不能亏了孩子们。多年来,她默默耕耘,以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来诠释对教育的热爱。

记者 杨晓慧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