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总工会:构筑职工八小时外精神家园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13 09:30:23 编辑:张倩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市职工夜校舞蹈班学员在跳舞。 刘香 摄
傍晚,结束了一天繁忙工作的人们,有的并未选择直接回家,而是走向了另一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场所——榆林市职工夜校。这里不仅是大家技能提升的“加油站”,更是精神世界的“滋养地”。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市职工夜校的秧歌课堂上,学员们手持彩绸,随着欢快的节奏翩然起舞。“白天工作节奏快,导致身心疲累。晚上在这里系统地学习扭秧歌,不仅能放松身心、找回活力,还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学员张洁说。
张洁的切身感受,是市职工夜校服务成效的缩影。据市工人文化宫副主任梁志强介绍,市职工夜校开设书法、短视频培训、瑜伽等17个教学班,涵盖文体、职业技能与职工子女兴趣培养三大领域,累计服务近千人,让职工真正实现了“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愿景。“未来,市职工夜校还将深入挖掘本地非遗资源,开设剪纸、陕北民歌等特色课程,努力成为职工‘充电赋能’的‘加油站’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阵地。”梁志强说。
市总工会为职工提供的贴心服务不止于开设夜校。在“五一”劳动节前夕,市总工会制作的MV《这双手》,以一线劳动者的双手为情感纽带,艺术化展现奋斗故事,诠释“劳动创造幸福”主题;6月,组建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团,兵分4路深入基层宣讲20场,行程1600多公里,受众近8000人。在市总工会的创新服务中,思想教育与职工日常紧密结合,通过一场场生动的宣讲,劳模精神在一线职工中落地生根。
在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工运史馆、劳模工匠文化长廊等平台作用,积极开展“追寻工运足迹 传承百年薪火”活动,吸引20家单位的近千名职工参观学习。同时,通过在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官方平台发布温情贺信、举办“职音”新春专场音乐会、组织职工参加各类赛事等举措,不仅为职工送去了暖心关怀,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现拼搏精神的舞台。此外,市总工会还持续打造全民阅读品牌,建成榆林图书馆市委机关分馆及市总工会职工书屋,并举办读书分享会,惠及广大职工。
从扭秧歌时的彩绸翻飞到短视频拍摄的实战演练,从劳模故事的深情宣讲到合唱比赛的嘹亮歌声,市总工会通过多元载体,为职工构筑起集学习、成长、社交、文化浸润于一体的“精神家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职工的文化归属感与成长内驱力在“八小时之外”悄然绽放,为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富有活力的城市文化持续注入新动能。
记者 刘香 刘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