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边:科技赋能农业 旱地披绿生“金”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9-10 21:55:02 编辑:张倩 校对:李小龙 责编:王丹
初秋,在定边县贺圈镇纪畔村旱作集成技术示范区,连片的糜子、高粱、谷子等作物渐次成熟,秋风过处,穗浪翻涌,勾勒出一幅丰收的画卷。
村民刘沛义与农技人员穿行田间,一同查看作物长势。“今年庄稼长得真好!”刘沛义难掩喜悦地说。他回忆起从前缺水时节庄稼蔫在地里的情景,如今再看眼前这片齐整壮实的庄稼,不禁感慨:“以前这时候就得开始愁收成,现在不一样了,墒情有人测,播种有机器,天旱了地膜能保水,生虫了还有无人机打药,旱地也能稳产了。”
在他看来,曾经“靠天吃饭”的日子正在改变:以往玉米亩产仅七八百斤,今年预计可达一千三四百斤,增产30%以上。高粱、糜子等杂粮同样长势喜人。
刘沛义是定边县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以来的受益农户之一。他所体验的“种地之变”,正是该县应对自然条件制约、推动农业转型的缩影。
定边县耕地中,旱地占比超过七成。尤其是在白于山区,年均降水量约340毫米,“靠天吃饭、广种薄收”曾是这片土地长期的真实写照。面对这一困境,2022年以来,定边县系统推动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应用,通过深松整地、轮作倒茬、选用抗旱品种、地膜覆盖、保水剂应用、精量播种、精准施肥及深沟探墒播种机械等多项技术协同发力,推动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向“科技保产”转变。
定边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剑介绍,该项目以提升大面积单产为核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战略,主推全膜深沟探墒穴播技术,实现良种与良法、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目前,项目区亩均增产20%以上,亩均增收超过100元。
今年,全县共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15万亩,作物涵盖玉米、高粱、糜子、谷子、马铃薯等,依托“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的“五良”融合模式,在贺圈、红柳沟、杨井、白湾子等14个乡镇建成万亩示范片。项目区预计可实现节水30%、节肥20%、节省劳力20%,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记者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