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商”融合激发经济新动能——“清爽榆林”文旅消费季绥德分会场暨商贸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侧记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0-18 10:04:51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文旅消费季绥德分会场陕北民歌演唱会现场。张丹 摄

9月23日下午6时,笔者走进绥德县体育场,会场四周座无虚席,数万观众在等待一场别具特色的陕北民歌展演;在农特色产品展销区,美食、土特产、百货商品等纷纷亮相,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驻足选购。绥德历来将农历八月初二作为商贸集中展示交流的重要节日,今年恰与“清爽榆林”文旅消费季并行,为游客及当地百姓提供了一场集文旅展示、美食体验、商品流动于一体的盛宴。

民歌展演点燃观众热情

当晚7时30分,整个体育场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盛况空前。展演活动分“亲情”“爱情”“恩情”“乡情”4个篇章,共22首民歌。当舞台前璀璨夺目的灯光亮起时,伴随着喜庆的旋律和秧歌舞,小夫妻组合惊艳出场,一首欢天喜地的《陕北秧歌》响彻全场,瞬间点燃了观众的激情,大家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热情互动。

随后,于文华、丁文军、苏文等7位知名民歌手纷纷献唱,观众沉浸式享受陕北民歌的韵味,在荡气回肠的歌曲《圪梁梁》《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中,感受陕北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时而穿梭在民歌《爱青山爱绿水爱蓝蓝的天》《美丽中国》欢快的旋律中,感受中国绿色生态的无穷魅力;时而沉浸在《想起老妈妈》《赶大车》的悠扬旋律中,感知母亲的恩情与浓浓的乡愁。据统计,当晚“绥德文旅”视频号、“绥德融媒”短视频等平台观众累计达50.7万人次。

“今晚欣赏了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幸福感油然而生。陕北民歌是流淌在骨子里的血脉,每次一听到那个调调,就感觉回到了故乡,在外看不到故乡的梁峁沟壑,但在民歌里可以,一股暖流瞬间从心底涌出。”回到家乡绥德的市民张珊珊深有感触地说。

“本次演唱会不同以往,我们加入了实景演绎来体现陕北民歌、陕北秧歌、唢呐、剪纸、石雕等非遗元素,让陕北民歌的表达更加丰富、鲜活生动,是一场优美的视听文化盛宴,来绥德就懂了陕北。”本次演唱会的执行导演崔璐璐说。

活动期间,还有荟萃本土艺术的文艺晚会,传承千年的非遗唢呐艺术展演,通过多元化的视听盛宴展现陕北文化的深厚底蕴。

农特产展销区人潮涌动

绥德是陕北民歌、剪纸、石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也是农副产品、日常商品的聚集区。

品特色美食、逛非遗展区、赏文创商品、购农特产品……展销现场,琳琅满目的美食、商品吸引眼球。特色小吃区人气爆棚、香气扑鼻,羊杂碎汤汁浓郁,热气腾腾,羊肉面醇香可口,刀刀碗托酸辣爽口……游客们一边品尝,一边竖起大拇指称赞。

在非遗展示区,石雕、剪纸、柳编等十多种非遗产品纷纷亮相,小石狮等产品细腻的纹理、流畅的线条尽显匠人精湛的技艺;剪纸艺人手法娴熟,纸屑纷飞间,一幅精美的图案跃然纸上;精致小巧的寨山柳编产品,引得众人爱不释手……游客们纷纷驻足欣赏、选购或拍照留念。

在文创产品区,能吹奏的彩绘泥马、印有绥德标志性景观的尺子和小摆件等,吸引着儿童、文艺青年把玩选购。农副产品区的山地苹果、沙地红薯、优质小米等绿色农产品也备受青睐。同时,现场还有百货商品、电动车销售及绥德房地产咨询等摊位,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据统计,现场共有5大展区58个摊位。

“在绥德逛文旅市场感觉真好,一站式观赏了陕北民歌,品尝了羊肉面、刀刀碗托等特色美食,欣赏了技艺精巧的非遗产品,还购买了山地苹果、沙地红薯等农产品,让我感受到浓浓的陕北风情。”游客李华开心地说。

笔者从该县工业商贸局获悉,活动期间,展销区刚上市的“黄元帅”苹果受到群众追捧,累计销售5000多公斤。羊肉面、羊杂碎、抿节、糕泡泡等10多种特色小吃累计销售额4万多元,活动现场20家企业累计销售额达7万多元,房产交易金额达200多万元。

街市商贸焕发经济活力

当天,走在绥德街头集市,商潮涌动,活力迸发。

该县大街小巷万人空巷,商贾云集,店铺、摊位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涵盖衣、食、用、行等生活的多个方面,现场热闹非凡。市民和游客纷纷走在街头,逛着服装集市,享受着“舌尖上”的风味小吃,购买心仪的商品,沉浸式体验陕北风味与浓浓乡情。

“今天和朋友走上街头,处处是浓厚的商贸氛围,逛了很多摊点、商铺,价格比平时便宜一点,吃了不少美食,给孩子买了玩具,给家人买了衣服,真是开心的一天!”市民王佳说。

“本次活动以文旅为‘媒’,以推介绥德特色产品为重点,旨在通过展示展销、经贸洽谈、项目招商等多种形式,着力营造繁荣有序、欢乐祥和的商贸文化氛围,吸引更多外来客商来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实现‘以节促旅、以旅兴商、以商活城’的多赢目标。”绥德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局长冯秋生说。

本次活动为期3天,由绥德县委、县政府主办,绥德县委宣传部、绥德县文旅文广局及绥德县工贸局承办。

通讯员 张丹 张东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