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关工委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厚植育人沃土 点亮成长之光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24 08:43:47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近年来,榆林市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禾苗课堂”工作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育人模式,广泛开展法治教育、关爱帮扶和文明实践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绘就一幅老少携手、协同育人的温暖画卷。
红色故事筑情怀
市关工委深耕“禾苗课堂”,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让爱党爱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绥德革命纪念馆举办的第五届“小小讲解员”志愿者比赛决赛中,16名少年围绕红色革命历史、家乡文化故事等主题,生动讲述了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展现出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决心。
在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小讲解员们通过为游客进行讲解,沉浸式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深刻理解“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红色初心为何永不褪色。
立足青少年成长特点,市关工委系统谋划、创新实践,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在学校、青少年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等地,打造沉浸式党史教育体系。通过红色故事会、革命情景剧等生动形式,让党的故事、英雄事迹入脑入心,构建实践育人新格局,尤其是发挥“五老”作用,组织特色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实地探访中感悟初心使命。同时,通过举办第八届青少年征文大赛、“‘长征组歌’大家唱”等主题活动,以文育人、以歌传情,激发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真正实现“红色铸魂”。
“五老”宣讲浸童心
“五老”人员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宝贵财富。市关工委持续深化“五老”宣讲活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爱心的人传爱心。
今年6月,17位“优秀五老”、劳模、先进工作者和工匠代表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20场,用亲身经历讲述奋斗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青少年崇尚先进、学习榜样。
在身心健康关怀方面,“五老”也积极行动。“五老”吴志清赴榆阳区小壕兔乡中心小学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讲座,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五老”李慧荣为佳县第二幼儿园师生开展健康义诊,把关爱送到孩子们身边。
法治教育同样不缺席。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律进校园”等活动,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推动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关爱帮扶解童忧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市关工委坚持“不让一个孩子因困失学”的信念,扎实推进帮困助学工作。一方面,市关工委完善救助机制,精准帮扶,为全市50名困境青少年发放5万元慰问金,为定边新乐小学、绥德二小捐赠价值10万元的学习用品,持续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搭建爱心平台,汇聚社会力量,联合爱心企业家为176名困难学生捐赠生活用品,实施“微心愿”行动,将孩子们的小梦想转化为现实,打通帮困助学的“最后一米”。
为让关爱服务更可持续,4个“禾苗班”利用节假日为80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免费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兴趣培养,成为孩子们温暖的“第二课堂”。“禾苗课堂”创始人贺莎莲更是用自己获得的道德模范奖金,连续12年资助一名残疾女孩完成学业,直至其考取教师岗位,实现了“资助—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
十年耕耘,新苗成林。未来,市关工委将继续以“禾苗课堂”为支点,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作用,拓展社会参与路径,构建更加完善、更有温度的未成年人关爱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银发力量”与“关工智慧”。
记者 杨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