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文明实践润乡野 移风易俗树新风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1-25 08:47:58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近年来,清涧县将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从宣传引导、品牌塑造、活动开展、典型选树四个维度协同发力,让文明新风在广袤乡野落地生根。

宣传浸润,让新风理念“入脑入心”

清涧县坚持将宣传引导视为推动工作的“先手棋”,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接地气的宣传矩阵,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道德讲堂”“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平台高效联动,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常态化宣讲体系,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为了让移风易俗宣传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清涧县深挖本土文化富矿,精心创作了《栓宝退婚》《单车婚礼进行曲》等一批移风易俗文艺作品,以幽默诙谐的乡土叙事巧妙化解陈旧观念壁垒。同时,一支支“红色电影”志愿服务队穿梭于村镇院落,在电影放映前开展“映前三讲”,用质朴的乡音土话辨析利弊,使群众听得明白、理解透彻、内心认同。

此外,清涧县还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宣传格局,依托“文明清涧”微信公众号、“文明实践在清涧”视频号及抖音号等线上平台,常态化推送政策解读、倡议书、公益广告、主题微视频等内容。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集会等有利时机,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宣传手册等材料,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

品牌引领,让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为提升移风易俗工作的吸引力与持久力,清涧县以品牌项目为抓手,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辨识度的活动品牌。

“非遗+新风”传承品牌,唱响文明旋律。清涧县巧妙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涧道情、陕北说书与移风易俗主题深度融合,创建“道情颂清风”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创编推出《倡导文明新风 拒绝铺张浪费》等一批微视频,以及《订婚宴》等多部情景剧作品,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

“红歌+家风”宣教品牌,赓续精神血脉。清涧县立足路遥故里文化底蕴,打造“路遥故里·红歌嘹亮”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以红歌为精神纽带,以家风建设为实践落点,通过唱响红歌、讲述家风故事、践行文明准则的形式,推动移风易俗融入日常。

活动带动,让文明风尚“落地生根”

让群众在参与中感知、在体验中认同,是清涧县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方法。该县先后举办“弘扬时代新风 共筑美好生活”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主题示范活动10余场,提升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知晓率和支持度。开展“文明追思·绿色清明”系列活动20余场,引导群众逐步摒弃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陈旧祭祀方式,让传统节日焕发文明新光彩。

同时,清涧县还通过举办“我的家风我来讲”主题演讲比赛,并制作系列短视频线上展播,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做文明新风的主动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针对年轻群体,该县积极开展青年职工联谊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自觉抵制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

典型示范,让榜样力量“引领风尚”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清涧县着力挖掘和宣传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举办新时代十大先锋模范表彰大会,评选出10名先锋模范、13名提名奖,让榜样的力量成为引领文明新风的鲜活教材。同时,指导各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身边榜样”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出“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先进典型300余名,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并非一蹴而就。下一步,清涧县将持续探索创新方法路径,强化资源整合,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迈进,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记者 张占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