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冰冷零下10摄氏度到舒适20摄氏度,定边“暖魔方”改写过冬温度——清洁取暖的“智能”突围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2-20 09:22:58 编辑:郝莉娜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二月的定边,黄土高原被零下18摄氏度的严寒包裹,北风如刀般割过沟壑纵横的山梁。
清晨五点,天还未亮,定边县白泥井镇兔蒿峁村的刘建军却不再像往年那样摸黑起床掏煤炉——他轻触手机屏幕,空气源热泵的嗡鸣声响起。
十分钟后,室温从零下10摄氏度攀升至20摄氏度,炕头泛着暖意,窗玻璃上的冰花悄然融化。站在刘建军家的院前,最显眼的是屋顶上斜卧的光伏板。阳光下,深蓝色的面板微微反光,像一片漂浮在黄土色背景中的湖泊。
“以前这时候院子里堆着两吨煤,北风一刮,煤灰能糊满窗户。”刘建军说。
改变始于2021年。定边县被列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一场“去煤化”行动在定边铺开。该县调研发现,传统“烧煤+烧秸秆”取暖户均年支出超4000元,但室内温度仅能维持在12摄氏度左右,同时还有一氧化碳中毒风险。
“要让群众既暖身又暖心,光靠补贴不够,得用科技破题。”定边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副局长钟景林说。
最终,“光伏+空气能”的组合方案脱颖而出:屋顶光伏板发电抵充设备用电,空气源热泵将零下25摄氏度低温空气中的热量“搬运”至室内,能效比达到传统电暖气的3倍。
在刘建军家后院,一台白色柜式机组正在寒风中运转。出风口喷出的热风高达45摄氏度,与室外刺骨的低温形成对比。
这个被村民称为“暖魔方”的设备,藏着定边创新的巧思:热泵蒸发器表面涂覆着石墨烯材料,可在极端低温下高效吸热;变频压缩机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功率,比普通机型省电30%。
“开始大伙儿都说‘靠晒太阳取暖’是瞎折腾。”白泥井镇四大号村党支部书记高志文回忆,2022年首批试点时,只有7户敢尝试。
转折点出现在当年腊月,一场罕见寒潮让气温骤降至零下28摄氏度,试点户的室内温度却稳定在18摄氏度以上。
“现在全村全装上了,连羊圈都接上了暖气片!”高志文说。
白泥井镇四大号村村民高凤兰起初反对拆除煤炉,但感受“暖魔方”带来的“微型春天”,还可以省去传统炭火烘烤的烟熏火燎。现在,她成了义务宣传员,逢人展示暖管:“瞧瞧,连炕缝都不钻煤灰了!”
数据印证着这场变革:自2021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开展以来,定边县共实施户用清洁取暖改造19500户,其中煤改气12700户、煤改电6800户,累计减煤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相当于种植460万棵树。
如今,白湾子镇小学,孩子们不再蜷着手写字,教室里的绿萝在暖风中舒展枝叶;十里沙村草莓大棚引入热泵余热,反季果实提前半月上市;定边县职业中学,“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成了热门专业,学生争论着如何优化热交换效率……这场发生在定边清洁取暖的“智能”突围,正以最温暖的力量,催生出意想不到的生机,唤醒了冻土下的经济活力。
记者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