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山水间的生态诗篇(但堂巍)

来源: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 时间:2025-08-31 22:14:55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汉江穿过陕西安康石泉县时,像是被秦巴山脉的褶皱轻轻拥住。一江碧水在晨光里泛着粼粼波光,两岸青山如黛,绿意顺着山势流淌,仿佛要将整座小城都浸在温润的翡翠色里。作为“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早已懂得,守护绿水青山,便是守护生生不息的未来。

后柳古镇总在雾色中显露出朦胧的轮廓。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沿着江岸蜿蜒伸展,吊脚楼的木柱深深扎进河滩,仿佛从明清时就一直站在那里。开发时特意保留了古镇的原生模样,新建的房屋矮矮地伏在老建筑旁,青瓦与山石的颜色浑然一体,像是从土里自然生长出来。清晨的码头边,渔船划过水面的声响惊起一群白鹭,翅尖掠过水面带起细碎的“银花”。临水的饭馆飘出腊肉的醇厚香气,老板正忙着将刚蒸好的米糕摆进竹篮,蒸腾的热气里,能听见南来北往的游客说着不同的方言。

石泉的山水从不是孤立的景致。鬼谷岭的云海在破晓时分漫过山脊,像极了仙人抖落的绸缎;燕翔洞深处,钟乳石在微光里透着玉般的温润,亿万年的时光都凝结在那些晶莹的纹路里;中坝大峡谷的飞瀑从崖壁上奔涌而下,水雾里时常能看见七彩虹光;子午银滩的细沙在阳光下闪着碎金般的光泽,踩上去细软得像踩在云朵上。一条生态旅游环线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了起来,沿途的观景台正对着最美的景致,解说牌上印着鬼谷子的传说,蚕桑女的歌谣顺着风就能飘进游客的耳朵。

熨斗古镇的老屋被重新唤醒。百年的木格窗棂糊上了透亮的窗纸,青石板院子里摆上了竹编的桌椅,老屋骨子里的古朴还在,却添了几分舒适的暖意。主人家会在门口摆上自家酿的桑葚酒,瓶身上系着晒干的野菊花。从外地回来创业的姑娘们,把学到的新法子用在老房子里,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既能枕着蛙鸣入睡,又能随时连上网络向远方报平安。院子里晒着的土蜂蜜泛着琥珀色的光,竹筐里的野山菌还带着清晨的潮气,这些山里头的宝贝,随着游客的脚步去到了更远的地方。

池河镇的桑田沿着缓坡铺成了绿色的锦缎。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蚕桑故事。智能化的蚕室里,温湿度总保持在最宜人的状态,洁白的蚕宝宝在桑叶上安静地蠕动,像是在编织着绿色的梦。桑枝被细心地收起来,能培育出肥美的菌菇;蚕沙经过发酵,又回到田里滋养桑树;就连蚕蛹也能变成餐桌上的美味。蚕丝被在阳光下透着柔和的光泽,桑叶茶泡出的茶汤带着清冽的草木香,这些从桑田里长出的宝贝,带着石泉的气息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汉江岸边,护河员的身影每天都在晨光里移动。他们弯腰拾起岸边的落叶,仔细查看水流的颜色,像是守护着自家的庭院。沿江的厂房里,处理过的水流清澈见底。监测站的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映着管护人员的笑脸。这些年,山坡上的树越来越密,汉江的水越来越清,飞过江面的朱鹮也一年比一年多。

从古镇的炊烟到桑田的绿意,从峡谷的飞瀑到汉江的碧波,石泉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当人们用心守护自然的馈赠,山水便会以最慷慨的方式回馈。在这里,绿水青山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景,而是流淌在日常里的诗意与希望。

【作者单位: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