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幸福画卷】从灰蒙到葱茏

来源:学习强国 时间:2025-08-31 22:16:56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每次念起孟浩然的这句诗,心头总会漫起一阵暖意——那分明就是此刻家乡的模样啊。可谁能想到,这片如今美得像从画里走出来的地方,也曾有过一段让人心疼的过往。

我的家乡,算不上深山远村,却也曾被粗放的日子蒙上灰。小时候的记忆里,村头的空地上总堆着没人规整的垃圾,塑料袋挂在灌木丛上,风一吹哗啦啦响;村前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河,更像被遗忘的角落,岸边堆着碎砖烂瓦,水里漂着菜叶、泡沫,天热时远远就能闻到一股酸馊味。最让人头疼的是下雨天,通往学校的路是条没硬化的土路,雨水一泡全成了泥沼,每走一步都像在跟泥巴较劲——鞋子陷进去,拔出来时能带着半斤泥,裤脚溅得花花绿绿,有时不小心踩进深泥坑,整个人打个趔趄,书包里的作业本都浸了泥水,回家准得挨大人一顿数落。再看村后的坡地,早年为了拓荒,不少杂树被砍了,下雨时黄泥水顺着坡往下淌,把田埂冲得坑坑洼洼,连带着路边的排水沟都淤了泥。

后来,风好像真的吹来了新的希望。村里开始像收拾自家屋子一样打理整个村子,路口立起了崭新的垃圾桶,每天都有人准时来清运;“美丽庭院”的牌子一挂,家家户户都动了起来,院墙根种上了月季、指甲花,院角的老槐树底下,还摆上了石桌石凳。现在再进村,脚下的路铺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道两旁的冬青修剪得整整齐齐,隔几步就有个小花坛,月季、波斯菊热热闹闹地开着,走两步就能撞见谁家院墙上爬满了绿藤,恍惚间,倒像是闯进了一座藏在田野边的花园。

河道也变了样。村民们挽着袖子清走了岸边的杂物和水里的淤泥,砌起了整齐的石护坡,还在岸边栽上了垂柳、芦苇。如今站在桥头往下看,河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一群小鱼“嗖”地游过,惊起一圈圈涟漪。

村后的坡地也慢慢“绿”了回来。村里划了生态保护区域,禁止乱砍滥伐,还请了农技员指导大家种果树。每年春天,男女老少扛着树苗上山,你挖坑我浇水,欢声笑语比鸟鸣还好听。现在再往坡上走,桃树、梨树连成一片,杂树也长得郁郁葱葱,树叶把阳光筛成碎片,空气里都是草木的清香,深吸一口,连肺里都像被洗过一样舒服。听说这叫“天然氧吧”,城里来的人总说,在这儿待着,连觉都睡得香。

环境好了,日子也跟着活泛起来。村里靠着这水这田,办起了农家乐,搞起了采摘园。周末一到,城里的车排着队往这儿来:游客们踩着石板路逛菜园、摘草莓,在农家院里吃刚烙的煎饼、炖得酥烂的柴鸡,跟着老人学编竹篮、做酱菜。村民们笑着招呼客人,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脸上的褶子都笑得深了——大家这下算真明白了,这好水好田,真是比金子还金贵。

看着家乡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心里总想起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来不是水变了、地变了,是人心变了——大家懂得了心疼这片土地,懂得了怎么跟自然好好相处。现在每次回家,我总爱沿着河边走,看夕阳把河水染成橘红色,听远处田埂上传来的蛙鸣。我想,这大概就是幸福的样子吧,水净着,地绿着,人笑着,日子像门前的河水一样,安安稳稳地往前流。而这样的幸福,只要我们一直好好护着这片土地,一定会越来越绵长。

樊蕊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