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古风古韵传文脉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4-06-05 08:31:39 编辑:李小龙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武侯祠内的牌楼(背面)(5月24日摄)。

“这里是全国建造最早的,也是唯一一个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的美誉。”5月24日,游客李龙正向朋友介绍勉县武侯祠。因为来过太多次,他对这里如数家珍,当起了“导游”。

“我是西安人,常年在汉中工作,加之特别喜欢三国文化,每次有朋友来汉中,我都会带他们参观武侯祠。”李龙告诉记者,勉县的三国文化底蕴深厚,他一会儿还要带朋友去参观附近的武侯墓、马超墓。

武侯祠位于勉县城西3公里处的武侯镇,是纪念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庙。

公元227年至234年,诸葛亮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亲率蜀汉大军屯兵沔阳,即今天的勉县。“如今的武侯祠即当年的相府。诸葛亮在这里度过了8年的时光。五次北伐皆以此为军事基地。”勉县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叶兰说。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遵其遗愿,葬于勉县定军山。公元263年,习隆、向充等人联名上表“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后主刘禅遂“诏为亮立庙于沔阳”。

武侯祠融古建、园林、文学、书画、雕刻、彩绘于一体,是一座代表陕南传统建筑风格的千年古祠。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他们或挥毫泼墨,以表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或出资修缮,以慰武侯忠魂。如今的武侯祠馆藏丰富、碑石林立,有历代碑刻63通、匾联33方(副)。在一众碑刻匾联中,公元795年,由沈迥撰文、元锡书丹并刻立的《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铭并序》碑,因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197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2023年入选全国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武侯祠内还有众多古树名木,共计35株,其中16株汉柏有1700多年的历史。同时,这里还有全国唯一一株400年的古旱莲,每年3月开花时,红白花朵与武侯祠内的古建筑交相辉映,引得游客纷纷前来打卡观赏。

1700多年历史的武侯祠如今风采依旧,离不开历朝历代的保护和修缮。

“公元1801年,嘉庆皇帝敕发帑金九百两,各地官员、士绅名流捐银千余两,大规模重修武侯祠。所以,现存的武侯祠建筑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正殿之上还挂有御赐‘忠贯云霄’匾额。”叶兰告诉记者,如今正殿外的砖石上还清晰可见当年参与修建的工人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如此便保证了武侯祠的工程质量。

提到武侯祠的保护,不得不提李复心。公元1814年,勉县武侯祠住持道人李复心历时10年,五易其稿,汇辑成《忠武祠墓志》。该墓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考据精细,是研究三国蜀汉史、诸葛亮及其祠墓历史的重要文献。如今,武侯祠里还立有李复心的墓碑,供后人缅怀其功德。

“《忠武祠墓志》在武侯祠研究、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也在抓紧进行续编的出版工作,为延续历史文脉奠定基础。”叶兰说。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铮铮誓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千古名句,在今天依然给人以启迪。如今,人们漫步武侯祠,在一砖一瓦间寻觅历史的踪迹,在一字一句中探寻诸葛亮传奇的一生。

记者 杨露雅文/图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