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感知陕西,让陕西融入世界——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行侧记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4-07-14 09:39:15 编辑:李小龙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7月11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的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圆满结束。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4家海外华文媒体和3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无论是在延安窑洞前沉思,还是在榆林的古城遗址上远眺,采访团一行在一处处走访、一次次记录中,打开了世界观察陕西、感知陕西、记录陕西的窗口,让世界了解陕西、认识陕西,也让陕西融入世界。

忆峥嵘往昔

服装、文件、生产工具……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2000余件(组)珍贵文物和千张照片,真实再现了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系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在延安13年的光辉历程。

“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延安革命纪念馆所展现的革命先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历程,让我感受到在艰苦条件下革命先辈为了共同理想而团结一心的力量。”菲律宾中文电视台记者陈若赞说。

1940年,远在南洋的陈嘉庚先生号召组建南侨回国慰劳团。在延安的几天中,他走到老百姓中体察当地民情、了解抗战情况,并在离开延安后热情地向国内外宣传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宣传陕甘宁边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宣传中国共产党团结救国的英明政策。1945年,毛泽东为其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2024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采访团一行在延安,听延安大学马列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鹿平讲述陈嘉庚先生与中国共产党相识、相知、相随的故事。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表示,海外华文媒体记者要学习陈嘉庚先生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宣传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引导广大侨胞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踊跃投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侨界力量。

在宝塔山下,采访团一行偶遇集美大学参加“重走嘉庚路”实践活动的学生。采访团成员和同学们共话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和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

省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尚小红说:“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时至今日都充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借此次采访行,用国际化的语言、亲切平实的话语讲述真实发生的中国故事,向世界讲好陕西故事,展现陕西魅力。”

看产业转型

7月9日上午,采访团参观了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中心控制室里,一台台电脑的屏幕上显示着厂内各设备的运行情况,采访团一行也在这里“隔空”见到了煤炭转化为聚烯烃颗粒的全过程。

产品展台上,水杯吸管、牙刷梳子、工程棒材等展品,吸引了采访团成员的目光。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通过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可降解技术,生产的可降解的煤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用手术缝合线、骨骼支架材料等领域。

加拿大搜罗传媒副总经理唐明涛对榆林的创新发展赞不绝口。他说:“在我印象中,榆林这座工业城市空气不好,实地感受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榆林的环境很好,绿化面积很大。榆林的煤化工企业正在经历产业绿色转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越来越成熟,走上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之路。我愿把这样的发展成果分享给海内外更多受众。”

以侨架桥,筑“巢”引才。在榆林市的新侨创新创业基地——颐高榆林高新区科技创新基地里,一张办公桌就是一个初创企业的办公点,年轻的创业者在这里学习公司注册、经营的知识,既在各自领域开拓市场,又相互交流形成互补之势。运营5年来,基地累计孵化培育130余家科技型初创企业,累计带动就业500多人。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科技创新基地的搭建,为思想碰撞交流、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助力榆林的科技成果在海外落地开花。

听陕北民歌

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清脆明快的榆林小曲、旋律动听的陕北说书、苍凉婉转的信天游、热情激昂的秧歌曲……7月10日,采访团一行走进陕北民歌博物馆。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采访团成员一同唱起《东方红》。

美国《中美邮报》副社长魏炯才,一路举着相机哼着歌,拍不够、听不够、唱不够。去过很多博物馆和展览馆的他,还是第一次在展览馆里唱歌。他说:“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很多民族歌曲从年轻时就听,并不陌生。在陕北民歌博物馆,演唱者就站在一米之外演唱,氛围很特别。我内心十分激动,民族情怀一下被激发了,就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了。”

石峁遗址,一座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被誉为“石破天惊”的重要考古发现。千年城址在岁月的侵蚀中展现出往昔峥嵘,散落的陶器在风雨洗礼中拼凑出远古的记忆,精美的石雕诉说着掩藏在石缝里的华夏文明。

美国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被石峁遗址和这里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等深深震撼。在石峁博物馆,她看到石峁文化时期的石雕石刻和彩绘壁画后,频频感叹。“这是文明的积淀、文脉的延续、文化的自信。”袁艳说,“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人,我将广泛宣传陕西、宣传榆林,把陕西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吸引更多海外华人华侨,特别是青少年走进石峁博物馆,了解文明的碰撞与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

记者 李羽佳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