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妙手修古籍,400余年明代经册焕新颜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4-06-19 15:30:56 编辑:李 娜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在日前举办的“山东省图书馆省级非遗项目(古籍修复技艺)成果展”上,一部古籍文献因不同寻常的靛青色而引人关注。


这是山东省图书馆所藏明泥金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部分经册,近端为修复后的样貌。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摄


  “这是我们馆藏的一部珍贵古籍,正式名称为‘明泥金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装帧形式为经折装,也就是影视剧里奏折的那种款式。”山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杨林玫介绍,经册之所以呈靛青色,是采用了桑皮材质的瓷青纸;泥金,是用黄金粉末等金属粉末混合胶水、油漆等形成的涂料。

  展出的经书共有两册。尚未修复的一册,岁月侵蚀的痕迹历历在目:有蠹虫啃咬留下的虫眼,也有前人修补失当留下的痕迹。修复好的那一册,焕然一新:虫眼被完美填补,以往不恰当的修复得以纠正,闪着金光的字迹与修旧如旧的靛青色纸张,讲述漫漫时光。


这是明泥金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未经修复的经册,局部有明显虫蛀和前人修补的痕迹。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摄


  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杜云虹说,根据跋文落款“万历二十八年正月上旬吉旦良辰焚香拜书”,经册成书距今已400多年。这套经书共有81卷,现存78卷,字体、用料、装帧精美,独具特色,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精品。

  “做修复并不难,难就难在把活儿做得足够精细。”在山东省图书馆的山东省古籍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修复师侯妍妍打开储藏柜,里面存放着数百张瓷青纸。“古籍修复,首先要配好纸。光是为这套经书找到合适的修复用纸,我们就花了两年时间。”侯妍妍说。


   山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正在整理部分修复用的瓷青纸。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摄


  近年来,山东省图书馆先后购入纸张纤维测试仪、色度仪、拉力仪、耐折度仪等设备,将传统修复技艺与科学检测技术相结合。

  据了解,收藏约70万册(件)古籍的山东省图书馆,已被授予“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形成了“齐鲁文明之光”古籍展示品牌。每年除古籍修复外,山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团队还开展后备人才培训、修复技艺展示、古籍研学项目开发等活动,推动古籍活化利用。


   山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团队正在检测修复用纸的酸碱度。山东省图书馆供图


  “古籍修复是非遗技艺,瓷青纸与泥金也属于非遗技艺。修复一部古籍汇聚多种非遗技艺,并不常见。这也是这套经书的特别之处。”侯妍妍说。

  记者:萧海川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