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7-08 08:53:33 编辑:郝莉娜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每年的农历六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与“大暑”节序,是骄阳似火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难熬的盛夏酷暑。这一月,也是田禾生长旺盛期,由于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尤宜有充沛的雨水。乡谚云:“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如果“三伏”不缺雨水,那么,是年肯定就是丰稔“大有”之年。据老年人讲,民国十九年的农历六月,雨量异常丰沛,三天两头降雨,并且多是夜晚下雨,白天放晴,地里的庄稼就直劲儿疯长;静夜里人们睡在炕上,能听到户外院子里玉米“咯吧咯吧”拔节生长的声音,第二天起来一看,那粗壮的玉米明显地又长高了一截儿,根部又新萌生出了一圈儿白生生的根芽。在庄稼恣情生长秀穗的同时,田野里的杂草也似在与田禾竞长,它们肆意滋长,四处蔓延,将山路遮没,把田间小径掩蔽,以至于农人上山劳动时竟然会入山迷路,找不着路径,不得不挥锄斩草,新辟蹊径。是年秋收,凡是锄的地块,一垧地打谷八斗;而没有锄的地块,却一垧地打谷一石。那原因就是:凡锄的地块苗稀,未锄的地块苗稠,由于雨水充足,稠密的田苗与稀疏的田苗一样茁壮,自然产量就高了。经历过那个非常年景的老农说:“那年的庄稼根本锄不过来,间苗时多余的禾苗随着黏湿的泥土,被抛掷到崖壁上,到了秋天,崖壁上的谷穗子同田地里的一样粗长,都熟得黄格腊腊的!”

民国十九年这样的年头毕竟罕见。在陕北,多数年份都会出现卡脖子伏旱。到了伏天,持续的干旱使田禾与野草都蔫头耷脑的,让人觉得它们除不生长,反而似在萎缩。就是耐干旱的旱柳叶子,也会打起卷儿,颜色由翠绿转为灰白,枝条无力地静静低垂着,显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特别是正午时间,烈日当头如火焰般燃烧,灼热的阳光灼烤万物,大地上蒸腾着令人窒闷的热浪;蝉在树枝上狂噪,狗伸着长舌在屋檐下喘气,公鸡草鸡们躲在碾盘磨盘下的阴影处张嘴“咯咯”喘息,就连懒猪们也忍受不了燠热,跑到河湾里的稀泥塘里浸泡降温去了。女人们穿着最少、最单薄的夏衣,坐在院子门洞里乘凉;男人们干脆赤着上身,只穿一条短裤,光着脚丫子,还不断地用毛巾揩着不断冒出的热汗。他们不由得抬头仰望天空,企盼着天上能风起云涌,快降甘霖;可天空始终瓦蓝瓦蓝,不是风尘不动,就是飘着几块棉絮般的旱云,没有一丁点儿有雨的迹象。火红的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眼看地里的田禾就要枯死了,人们心急如焚,但又一筹莫展。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去庙上求神问卦,祈求龙王爷发发慈悲,尽快普降海雨,拯救万民。人们牵上一只羯羊,到神庙的神像前焚香烧纸,叩头祈祷,然后将清水淋在羊头羊身上,倘若羊摆头摇身,那么,就意味着龙王爷已接受了祭牲,不定几天后就会降雨;如果这羊始终不肯摆头摇身,则表示龙王爷不愿接受这菲薄的“贿赂”,那自然也就不会降雨解旱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想起了“抬龙王”,于是用占卦的形式,看龙王是否愿意“起马”(即被抬)。倘龙王愿意“起马”,人们就把龙王爷的牌位安放在神楼内,在神楼上装饰些柳枝,由四个精壮后生抬着在前面狂奔,后面紧跟着的是头戴用柳枝编织成的柳帽、只穿着裤子的“雨师”们;祈雨队伍浩浩荡荡,上山下沟,四处奔跑求雨,边跑还边一呼百应地呼喊道:“龙王爷显灵,下海雨哟!救—万民!”这样的场景很是壮观,很能震撼人。

一般情况下,“抬龙王”祈雨的仪式只限三天。如三日内天降甘霖,人们就会逢人夸耀自己村庙中的龙王是如何的灵验,如何的有能耐;如“抬龙王”“祭牲”不奏效,一些年轻人就会恶作剧地将龙王的牌位从神龛中搬出来,放置在烈日下暴晒,让龙王爷好好尝尝日头灼烤的滋味儿;有的还会背上干柴,上到高山顶上,燃起篝火,以便让天庭的神灵惊诧:“噢,人间已被晒烤得起火了!”说来也怪,有时经过这样一番折腾,还真的会下起滂沱大雨呢!

乡谚云:“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三伏”天容易遭伏旱,但也易发强对流天气。有时,一清早便见远山被灰蒙蒙的山岚雾气所笼罩,空气潮湿而闷热,室外屋础润湿,室内水缸“流汗”,旷野里,地上成群的蚂蚁在忙着搬家,燕子斜着羽翅低飞,花蛇匆匆从村道上蜿蜒疾走,河塘中的青蛙纷纷上岸,没命地在村路和庄稼地蹦蹿着,就连平时最爱嘶鸣的纺织娘,也在树梢上停止了烦人的鸣叫,似乎在沉寂中不安地等待着一场大雷雨的到来。终于一阵狂风卷着枯枝尘埃飒飒从树丛间掠过,远处的天边开始有乌云涌动,并快速向前推进,逐渐浓云遮蔽了整个天空,随着一道红亮的闪电从天幕上划过,一声闷雷从天宇传来,震得窗户颤抖,窗户纸簌簌作响。紧接着,铜钱大的雨滴便从天空中洒落下来,在干燥的泥土上砸起阵阵烟尘,这粗大的雨点逐渐变得密集起来,最后组成了一股股水柱儿,疯狂地从天宇上倾泻,只不大工夫,地面上就洪水肆流,形成了澎湃的山洪。浑浊的山洪荡涤着枯草败叶和地面垃圾,迅疾向河道奔流,河堰溃决,草木披靡,鼠洞蛇穴全遭灭顶之灾,生长在低洼处的庄稼也被无情的洪水冲毁淤埋。洪水裹挟着死柴烂草,在一些河湾打旋儿,人们便会用一种特制的大木笊篱去捞,然后摊晒在河沿边,待干燥后,用笼筐挑回,用来烧炊。疾风暴雨能解除旱象,但也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某年盛夏,一牧羊人正吆喝着一群羊在一条山沟里放牧,忽遇暴雨突发,喧嚣的山洪竟将牧羊人及一群山羊,一股脑儿全卷走了。还有的时候,碧空万里,可突然间便会狂风骤起,彤云密布,沉闷的雷声“隆隆”不断,云彩的色彩不断变幻,状若怪兽的云头慌乱地在天空乱蹿,有经验的农人便惊呼:“不好,要下冷子了!”“冷子”是乡人对冰雹的俗称。农谚说:“冷(子)打白地收。”意思是说,在庄稼还没有耕种时遭冰雹击打,是年的庄稼便会有好收成;可在庄稼秀穗结荚时候遭雹打,那就肯定歉收无疑了。于是,人们一见有异常天气,就会敲打着马勺笊篱或锅盖,不断地朝天呼叫道:“过去了!过去了!”意思是快快风吹云散,让恶劣的天气早点过去。记得有一年的“三伏”天,杏核大的冰雹足足下了十多分钟,一些地方的冰雹堆得竟有一尺多厚;田野里的庄稼被冰雹砸得千疮百孔,状如乱麻,倒伏在泥土上,好多天后还站立不起来。被冰雹击打过的庄稼,就像被狼咬过的羊一样,很难缓过劲儿来;即便恢复了生长,到秋后收获时,果实多是秕子,产量会减少很多。

溽暑时节,最难将息。辛苦了一天的农人晚饭后嫌屋子里闷热难耐,就坐在院子里纳凉、聊天。有的人家干脆在院子里铺一块席子,或在石床或碾磨盘上撂一块破毡,晚上就睡在这露天地里,在习习夜风的吹拂下消暑解困,酣然入睡。为了防止蚊虫叮咬,他们会在近旁点燃一根艾绳,或煨一堆麦鱼儿,这样,不光蚊子会远离,就是毒虫也不敢近前,人们尽可放心进入梦乡了。记得小时候在伏天里,经常在院子里的破席上消夏,每每是边听着大人们拉话,边看着夜空里繁星在眨眼,不一会儿便上下眼皮打起架来,末了,很快就在朦胧中拉起了呼呼鼾声……

俗话说:“数九数暖哩,数伏数凉哩。”“三伏”天是金气藏伏时间,“三伏”一结束,金气便显现,那就是肃杀的金秋时节了。

作者:拓毅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