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苦难,活出自信与勇气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7-19 08:36:01 编辑:李小龙 校对:李娜 责编:王丹

暑期里又一次翻开路遥的著作《平凡的世界》,当读到孙少安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孙少平吃的是黑馍馍的时候,我的心里掠过一丝凄凉和难过,既为当时的贫穷,又为他们的生活处境,同时也想起了自己中学时代那困难的日子。

从1984年开始,我们姊妹仨相继进入初中,有远见卓识的父亲贷款3000元供我们在城里读书。那时候学校吃的是大灶饭,凭饭票头一天报饭,第二天排队打饭。为了省钱,我和姐姐常常报一份菜。每个星期母亲蒸一锅两面馍馍,夏天,把馍馍切成片在锅里烤烤,这样能保存差不多一个星期。我们还拿一些芡面,在碗里舀上一两勺,兑一点凉水和匀,然后等待从锅炉房抬上来的滚水,舀一茶缸水快速倒进去狠劲地搅拌,水滚烫的话便和成了芡糊糊,可以就着咸菜干粮吃,如果水不滚,那就只好倒掉。那干了的两面馍特硬,有时咬得牙疼。记得有一次周末黄昏,哥哥给我送来一挂包干粮,我打开一看是烤得焦黄的白面馍片,特别惊喜,但也疑惑,哪里来的呢?原来是表妹过生日的时候买的馍馍没有吃完,细心的二妗子让哥哥拿给我。

天冷以后拿的是刚蒸出来的湿馍馍和洋芋擦擦。因为湿馍馍里面掺杂玉米面,所以霉得快,须在星期三以前就吃完。冬天我们拿的是米面和白面在锅里炒成的油茶,也用滚水冲好后泡馍馍吃,有时由于水不滚烫,冲泡不好,只好凑合着吃。但水不开吃了就会胃酸,所以到现在我也不能喝油茶,一喝保准胃酸。

大灶有时候会在星期天改善一下伙食,可卫生条件差,有一回打了一份猪肉烩菜,刚吃了两口发现了一个大大的鞋底虫,当时没想就倒掉了,可是当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又后悔倒掉的那一碗肉菜。后来有了小灶,我就吃两毛一勺的和面。有时候晚自习下了之后,用两毛的饭票换一个糖饼就算是一种奢侈,打了一回牙祭。本来正是长身体的年龄,由于营养不良,我长得又小又瘦,比同龄人矮一个头。每当上下午最后一节课时就饿得心慌,就盼着星期天能回家吃上一顿饱饱的饭。一回家看见啥都好吃,瓜桃梨枣全往嘴里塞。每次回去以后,父母就把攒下的几个鸡蛋给我们炒着吃,别提有多香,就是土豆丝也是一种久别的美味。

吃得歪好看不出,可是女孩子爱面子,穿得不体面总觉得不美气。我上初一、初二时穿的一件的确良单上衣是小学五年级时妈妈给缝的,直到袖口磨烂小得捉襟见肘才拿回家里。最难熬的是冬天,穿个棉袄,外面没个像样的罩衣。记得我穿的那件桃红上衣是我四姨穿下来的,姐姐穿罢我又穿,棉裤上套的是条屁股上补了一块“月亮”的蓝涤卡裤子。而且就这一身,再没有能顶替换洗的。一次星期天没回家,把裤子洗了晾在宿舍外面,盘算天红能晒干了,没想到冬天的太阳可不比夏天,眼看到了上晚自习时间,裤子还是潮湿的,只好借同学的裤子穿上回到教室。父亲为我们买了一双男式包头胶鞋,姐姐穿了哥哥穿,轮到我这里已经补了又补,浑身“疮疤”。唯一穿的一件新衣服,是上初二那年,父亲掏了14元给我买的粉红色带拉链的夹克。

在这苦难的日子里,我虽然生活上像孙少平一样感到自卑,但在学习上敢于超越、拼命刻苦。我用自己的努力学习赢得尊严,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欣赏。我用的纸、本子,总是正面写了反面再当草纸,钢笔则是母亲上学的时候用过的。我一直谨记政治老师杜翠莲教育我们的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困难的日子里,第一次考中专我落榜了,但是我没有灰心丧气,再次复读,靠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终于在1990年考上了绥德师范学校,实现了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梦想。 1993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在离家乡100多里的偏僻乡镇教学,每周骑自行车回家的劳顿之苦以及交通闭塞、学校没有新鲜蔬菜等困难,都没有浇灭我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热情。从乡镇小学一路走到县城的江德小学,我谨记自己来时路上的出发点,牢记自己的教育使命,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起《平凡的世界》带给我的种种感动,就会把困难当作工作的动力。

苦难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时打坝、修梯田的艰苦经历,但是青少年时代苦难的生活足以让我刻骨铭心。它使我从小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节俭朴素,学会了理解和同情,学会了珍惜自己的拥有。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虽然没有太多的苦难,但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依旧保持着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在平凡的世界里,我们应正视苦难,因为读懂了“苦难的哲学”,就不会轻易怨天尤人,会努力使自己在困难中活出自信与勇气,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

刘晓梅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