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云——为传扬榆林历史文化笔耕不辍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7-27 09:42:16 编辑:李小龙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今年已78岁的王正云,生于古城,长于古城,从事了大半辈子榆林古城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对榆林长城九边重镇、军事文化、古城变迁、老街旧巷、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商行店铺、民间工艺、传统饮食有着朴素而深厚的情感,这些都源于他对榆林历史文化深入骨髓的热爱。

在榆阳区文化部门工作时,王正云就参与了榆林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榆林旅游文化发展规划、镇北台长城恢复保护与旅游开发、榆林古城保护、古城旅游及宣传等重要项目材料的撰写、编辑和申报工作。他在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浅议修复镇北台长城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论文,先后撰写出版了《可爱的榆林》《中国名城榆林》,参与国家文物局主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续集)撰稿,主编了《榆林市民间文学集成精选》,荣获全国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全国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民间文学集成优秀编辑成果奖。脍炙人口的“南塔北台、六楼骑街”榆林古城宣传语、镇北台“万里长城第一台”的提出、原毛纺厂改造商业街区起名“夫子庙”都有他的手笔。

2007年他退休后,仍坚持不懈,为研究、记录和传承榆林历史文化默默耕耘。先后主编出版《老榆林史话》《老榆林传说》《老榆林诗选》《老榆林酒歌三百首》,主持编撰出版《榆阳文库》历史文化名城卷、民间故事卷、诗歌卷、饮食卷、老照片卷、民间歌谣卷等,主编出版《榆林寺庙传说》《榆林寺庙诗选》《榆林民间信仰习俗》《榆阳古寺庙文化》等记录、宣传、传承榆林文史的书籍达500余万字,其中《老榆林酒歌三百首》获得陕西省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可以说,他既是一名古城榆林历史文化的保护者,又是一名传统文化的记录者,更是一名古城文化的宣传者。他先后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多次在陕西电视台、榆林电视台宣传推介古城榆林的历史和长城文化,为榆林古城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贡献力量。

在世人眼里,退休是颐养天年的幸福时光,对他而言,却是探寻榆林历史、保护传统文化、传扬优秀文化的快乐之旅。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为此,他在70岁高龄时开始学习电脑操作,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打字、上网查阅资料,而且建了自己的邮箱和微信,来提高自己的写作编撰质量和速度,更好地为后人留下榆林历史文化财富。

最近,已近耄耋的他,刚刚编撰完成了由榆林市政协主持的榆林历史文化丛书《炊金馔玉·榆林饮食文化》。他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这种实力应该体现在每个老百姓的身上,而榆林自古就有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这种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积淀才是榆林延续千年仍散发魅力的根源所在。为此,他想方设法把古城历史文化与百姓生活相融合,在参与塞上饭庄、驼城名优小吃馆的文化墙和黄土地质公园解说词等内容上,既编写设计有榆林地理风光、古城历史人文照片和故事及传说,又有老榆林二十四节气必吃美食餐品及其典故,还有该菜品的口感、营养、养生等内容介绍。这就是他着力在保护历史名城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挖掘文化资源、激活文化业态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与奉献。

薛春生

热点推荐